看見培靈會直播畫面的手語框大了,我們覺得社會進步了,比過去共融通達。但若有聾人來到你教會呢?聾健之間,言語不通、文化不同,同行是實在的挑戰。你或會想到轉介,但「基督身體之中,肢體彼此相連,看似軟弱的肢體,更是不可少的。」接待傷殘肢體,原非多發展一項福音事工;而是挑戰我們對教會本質和使命的認信,並幫助我們活出所領受福音。本文試從自身作為聾健共融教會的反思,分享群體所遇到的其中一些挑戰和祝福。
向聖靈開放、跨越障礙的挑戰
當第一位聾人來到我所屬教會(中華基督教會基道堂),那時教會裡並沒有人懂手語。於是靠寫字溝通,隨後多一位聾人加入,牧者就請健聽肢體向聾人學手語。面對陌生的他者,當時教牧長執也要跨越心理障礙,禱告後同心領受的是:「既然聖靈帶領聾人來到教會,就一同在真理中成長吧!」就這樣,二十多年間,神感動人學手語,又把懂得手語的人帶到我們當中, 祂讓聾健肢體一同在真理中成長,也一同承擔使命;祂帶領聾人投入翻譯手語聖經、研發適切聾人的靈修和栽培材料、探索民族敬拜……活出聾人肢體不能被取代的一份,也豐富了健聽信徒對信仰的理解。
坦誠溝通、彼此了解的挑戰
從文化角度看,聾人是一個小數民族,有其自身的語言(手語)及文化(聾人文化),有人從城市宣教角度去理解聾人福音工作;學手語、增設手語傳譯是第一步。傳譯技巧,要靠經年累月的研習才得以提升;而譯者也得與聾人一同生活、了解聾人文化。傳譯質素參差,聾人學著包容,但非啞忍;手語事奉者盡力改善,卻不是被消費……在弱勢社群充權的模式以外,我們渴求在主裡真誠表達、彼此聆聽。在愛裡說誠實話、活得真誠,非暴力溝通,是理想,也是日常的操練。
聾人在社會經常受壓,加上世俗文化亦模造我們從權力關係去理解事情。在相處時,聾人不免混着被壓迫的經驗,健聽肢體也會受限於健聽主導的慣性,或只滿足了「融合」、「平權」等倡導概念的基本責任,而忽略了個體的獨特需要;投放時間心思,彼此了解,建立信任,沒有捷徑。
回應孤單、建立友誼的挑戰
聾人渴慕真理,在共融中,信達雅的傳譯是理想,但福音的體驗不限於此。聾人最深的痛苦,可能是孤單。九成聾人生於健聽家庭,父母是健聽的,相反,聾人夫婦的子女亦有九成是健聽的 (註1)。聾人自幼看著健聽父母與兄弟姊妹相處親密,在飯桌上談論日常、嘻哈玩笑,自己卻形同透明……在本應最能得到愛和親密的家裡,經歷最深的隔絕和孤單。到少年時代,與家人的衝突就更嚴重。很多聾人在年幼時無法學到手語,令語言發展遲緩,社交、情緒、學習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都大受影響,甚至出現各種情緒及心理問題,不容易結交朋友。聾健同行,最關鍵的非關手語,而是友誼。
不懂手語的,能靠眼神、姿態表達出友善;懂手語的,多聆聽聾人心聲。同樣是接觸健聽人,聾人在教會群體裡經驗到的不是被忽略、排拒,而是被看見、被尊重、被關心、被了解……健聽的也敞開,領受聾人的接納和友誼。在此,教會帶來一種異於世界的體驗,聾健合力建立一個能彼此歸屬的群體,讓人享受主裡的友誼,同得福音的好處。
抗衡文化、承認貧窮的挑戰
肢體之間無分高低,聾人要靠手語傳譯支援,健聽傳譯也要靠聾人教手語,彼此依存亦彼此成全。聾人文化相對直接:直接表達需要、請人幫助,也促使群體之間較能夠呈現自身的軟弱及限制,抗衡現代社會裡追求效率、效能,高舉獨立自主的文化,活出上主心意——人在關係之中受造,在關係之中彼此幫扶,領受愛也付出愛。
從教育、求職到安老……聾人的需要常被忽略;同行者學傚道成肉身的主,回應人的需要,是整全福音的體現。但支援聾人生活所需,容易叫人心力交瘁。而聾人所面對的不公義、涉及個人和制度的暴力,同行的心靈都常被震撼;不少同行者更承擔着龐大的照顧工作,會情緒受困、 耗盡(Burnout)和憐憫疲累 (Compassion fatigue)……也更易發現自身的暴力和邪惡 (註2)。也就在此,我們才能承認自身的貧窮,才有機會從操控的慾望,轉向上主。唯有這樣,我們才真正領受福音,因為福音是給予貧窮人的。
當我們不再迷醉於「幫到人」的自我滿足,就能發現我們殘缺的本相,並只好一次又一次來到主面前求憐恤……就此,我們認清共融教會的本質和使命,那就是受召與軟弱的肢體一起和耶穌做朋友,一起學習聖言、一起效法耶穌去生活,仰賴恩典,那才是我們真正的呼召。
結語
聖靈把不同人帶來教會,成為基督的身體;克服人際間的差異、促成團契;又把所需的恩賜給教會,使不同的肢體在基督身體裡,彼此連結,同得造就(註3)。傷健同行,並非一項「特別」事工,也不是為了提供幫助,而是為了活出所信、活出教會的所是——「教會一日缺少了殘疾人士所獻的恩賜, 一日仍未成為基督整全的身體。(註4)」神為教會賜下傷殘肢體,提醒我們教會的本質也是軟弱的,得全然仰賴恩典。一路上,我們看見自己的軟弱,同時體現神的大能,一次又一次被拯救、被恩慈的主擁抱。那是挑戰,更是祝福,傷健共融是在愛和憐憫中成長的路,一條奧秘的成長路,而呼召我們的那位是與我們同行的主耶穌。
作者為跨代牧談之「我是手語傳道人」分享嘉賓
註1:詳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聲語寶寶成長路」網頁。http://cslds.org/babyhearingloss/language-development/
註2:詳參葉佘枝鳳:《肩負那不能肩負的:同行的持久力》,【牧靈專訊 】第四十期〈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校友會,2018年 5月〉。https://www.hkbts.edu.hk/Template/Shared/design2010/forms_big5_hkscs/soulcare/soulcare_40.pdf
註3:林前十二4-11;弗二16-18,四3-4。
註4:摘自普世基督教協會 (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WCC)於 1998 年設「合一疾倡議者網絡」 (Ecumenical Disability Advocates Network, EDAN)訂下「屬所有人、為所有人的教會」(A Church of All and for All )宣言。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