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胡志偉牧師

本週評論:疫情中的個別牧養

  過往10年或20年,不少牧者與信徒對「牧養」的理解存在極大的鴻溝。有些牧者認為,為會眾提供了其需要的聚會如崇拜、團契小組、主日學或培育課程等,便完成其牧養職責。如個別信徒遇上問題,有特別需要,再給予個別輔導,這便是牧養了。牧者所受訓練,就是為會眾預備適合其口味之宗教節目;坊間有哪些聚會受歡迎,只要照板煮碗在堂會進行便可。

「節目式」牧養

  筆者十分認同余達心牧師於〈重建牧者心與牧養的重塑〉的觀察,就是「棄權的牧養」:


  在主日,教牧主領崇拜的角色彷彿隱退了,從崇拜的定調,維護聖禮的莊嚴,訂定敬拜程序,詩歌的篩選,以至當主席帶領敬拜、讚美、祈禱,說得誇張一點,不少都由信徒包辦了,教牧只現身在講道、堂會報告,以及祝福中。崇拜作為敬畏上帝,向祂感恩,並聆聽順服祂話語的生命操練往往失了焦,在這重要的屬靈操練上,教牧的「不在」或「不領導」對其屬靈權柄的虧損可謂不小。其次不少教牧沒有緊抓在信徒中作「傳道、授業、解惑」的為師責任,而將這任務放手給神學院的延伸,機構的讀經課程或社會關懷、倫理講座。其培育信徒信仰生命的權柄也因而受損。教牧自己也因此在這方面缺乏挑戰而疏於思辯的操練,更遑論深思信仰的時代意義。「去大台」傷不了教牧的屬靈權柄,重要的是教牧緊抓自己的身份、責任,信徒才會敬重、聽從。 (文章取自明光社主辦「逆境、重建、復原」研討會文集,2020年11月5日)

  疫情之下,有些教牧「棄權的牧養」情況更為明顯,也多了看似合理的藉口。因為公共衛生,信徒只能有限度返教會;實體主日學開不成,信徒已經 zoom到 fatigue,既然開班無人來,不要浪費資源了 ! 不如介紹信徒上 YouTube或哪個頻道聽某些名師講課。


  真實的牧養,按照畢德生牧師的論述,就是注視上主在信徒之間、在人與神之間所發生的事情。牧者的牧養,就是不斷調校信徒目光不受世情迷惑,學習專注在神的屬性與其作為。當信徒能重新發現「我的故事」可與「上主故事」結連一起,這便是牧養。牧養就是引導信徒個別地體驗與耶穌同在及同行。牧養有其群體性,也有個別性。


  一場疫災,不知何時完結,使「節目式」牧養難以發揮其原來效用。有些教會領袖以為只要把原有聚會上網,做好數碼化崇拜及相關聚會,便完成了牧養。「節目式」牧養,有其效用,也有其限制,也不是與「個別地」牧養對立,兩者應有合乎比例的應用。


「個別地」牧養


  筆者成長的年代,七十年代的傳統牧養,就是教牧親自定期家訪信徒,去到他/她真實生活場景,予以適切的關顧與代禱。時代變遷,有些會眾不方便家訪,教牧智慧地安排在其家居會所、或職場附近的咖啡室,重要是有空間坐下來,聊聊近況及代禱。

  回顧歷史,著名清教徒牧者巴克斯特 (Richard Baxter, 1615-1691) 牧養位於 Kidderminster 城鎮教會,那裡居住八百個家庭,人口約二千人。巴克斯特寫了一本經典著作《The Reformed Pastor》,分享他的牧養心得。除了周間的講道之外,巴克斯特重視有系統的家訪勸導,他平均一周用兩日,探訪七至八個家庭,於是一年便能完成八百個家庭的個別牧養。



  巴克斯特認為半小時親身與信徒的面談,遠勝於信徒聽道有十年,因為福音的溝通是「個別」而達成。當歐美神學院否定了「探訪學」或「勸導學」,改以「輔導學」來取代,教牧角色則由主動勸導職事,轉為被動等候信徒出問題時再約見。

  保羅用了三年多牧養以弗所教會,勸戒各人,有關神的一切旨意,「沒有一樣避諱不傳給你們的」(徒廿27)。教牧以「聖道」個別餵養與勸戒,不退縮、不畏懼,這正是當今缺少的。教牧與信徒只流於表面關係,信徒明確犯罪或做錯,教牧不敢「對質」(confrontation),不可直言指責,即或間接勸導,也不作為。牧養的親疏,就在此反映。

  原來傳統的牧養關係變成了「消費文化」的「顧客服務」。牧養變質為向宗教消費者提供優質的宗教服務。當信徒有任何行差踏錯,教牧不能予以愛心勸導;當信徒任意妄為,教牧也不能愛心責備。

  限聚令下,教牧因應疫情變化,可以更多空間個別地牧養。教牧主動相約信徒,這個星期不方便,可以延到下一周。某位不方便,不意味其餘的信徒not available。這類「個別牧談」,不是輔導,不是門訓,也不是教練或指導。畢德生說得好 :「耶穌的故事在這些人身上重新產生、重新經驗,而故事就發生在這個小鎮、就在今天。我正恭奉其盛,要看故事如何發展、要聽句子如何形成,觀察行動、辨明角色和情節」(《追尋呼召的探索之旅》,129頁)。牧者關心這個人的成長故事,他/她正身處人生四季中的哪個季節,他/她是否在靈性沉睡的光景,他/她最近對神有何新的發現、新的感受 ?


  真實而合乎信仰的牧養,不否定「節目式」牧養的功效,同時又知悉在危難中的限制,更重要是人性「個別地」牧養,引導信徒於平凡生活中認知與感受基督的同在與同行 ! 身處在低壓的政治氛圍、無情的疫災中,我們有各種說不出口的感受,但我們身心靈的痛,如同動漫電影《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描述,說明了我們是人,並非無痛感覺之鬼。

  人性的真實牧養,少不了「個別地」面談分享,一起經歷基督的臨在與同行 !

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