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奉的摸式和領袖的培育不僅僅是教會與神學院關注的,也是工商界、金融界和學術界等重要的課題。簡括而言,人既是工作的內容,也是服事的對象。「人」是主要的因素。因此如何服事和怎樣領導不單是各行各業所注視的,而實質就是傳揚福音、侍奉神的核心。
今天也許有各種各樣不同的服事和領導的摸式,然則我們如何從眾多有益的課題中去選擇其一呢?這就是問題的核心。作為一個傳道人,就讓我們把眼目定睛在那位服事人群的主耶穌身上。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九35﹣38)
這段經文有三個主要的動詞引導我們去思想一個既是服事者,亦是領導者的模式。這三個動詞為:走(35)、看見(36)以及說(37)。
首先,耶穌到會堂裡去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以及醫治病人之先,就是「『走』遍各城各鄉」。為何要走遍?用現今的說話,亦即是去「落區」。到社區去走走,去看看,與居民談談。對服事的社區與群體有一個具體的認識,對事工有具體而又仔細的查察以及建立一種人際關係與網絡。惟獨如此,才可以對症下藥,知道怎樣教導,如何幫扶有需要的人。當今傳道人做許多的事工,諸如教會或機構的行政,電腦的操作,講章的預備等。這等工作都是需要的。可是,對我們所服事的群體認識多少?您有沒有到教會所在的社區走走,看看街道的情況。比方說,香港的教會大多設立在大廈之內,所在的大廈有幾層?每一層有幾多個單位?倘若是屋邨,那麼有幾座大廈呢?還有,大廈出入的人群,認識您嗎?
對於一個教會的傳道,您認識教會的歴史嗎?教會有沒有年報?若沒有,有甚麼渠道可以去瞭理教會的過去?若有,有沒有仔細去閱讀?今天教會大多是團隊的事奉。那麼,對您的團隊認識有多少?他們之間的是怎樣的配搭?還有,他們的家庭情況與背景,喜好與厭惡,你知道嗎?並且,你對服事的群體認識又多少呢?會友的年齡、性別和職業是怎樣的分配?他們之間的關係有多深?有沒有親屬的關係呢?他們的家庭成員組合情況是怎樣的?例如他/她是單身呢?抑或已婚?結婚了多久?有沒有孩子?孩子多大?
可見,「走遍」具有客觀而又仔細的探討、查察、瞭理等意味。你對服事的教會組織和行政有沒有基本的認識?你對服事教會所在的社區、群體用上多少時間?認識多少?有沒有去「走遍」?
第二個主要的動詞就是「看見」許多人(36)。香港是七百多萬人擠在一起的地方。有移民到新西蘭的香港人,說在當地常見樹木與羊群,而少見人!更甭說中國人了!但是,在港卻不愁看不見人,只嘆人太多,太集中。每天都與人群爭公車、地鐵和食館,到了假日的商場、離島和郊區又是一窩蜂的人。我們都像主耶穌看見許多人。可是,你怎樣去看人群呢?感覺如何?厭煩嗎?主耶穌懷着一種「憐憫」的心腸去看人。所以,看見他們內心至深的需要,他們的心靈乾渴而又無所屬。況且,他們是一群沒有人牧養的羊。
再想深一層,今天的人群與主耶穌那個時代的有甚麼不同呢?有人說耶穌的年代較貧困,但今天的香港已擠身於世界級的大都會了,一個十足的消費城巿。可是,你有看見香港七百萬人的困苦流離嗎?香港的住房不僅僅是擠擁,而且是天價,一萬數千元一呎。今天的大學畢業生,即使有家人為他們付出首期買一個四百呎的套間小宅,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支付每月的供款!住是必須的,但整個城巿給人一種無立錐之地的感受卻越來越強烈。今天有不少人仍然是賺取每小時二十八元的最低工資,而中層或管理層的人士大多要每天工作十至十四小時。有錢的人之苦腦就在於這個金融動盪的年代裡,不知如何投資?如何保值?更甭說要怎樣增值了!掛在營營役役香港人的口中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看見嗎?有沒有聽見呢?
你,作為一個傳道者每天看見許多人。可是煩重的事務,叫我們感到被擠壓;各類的人際關係諸如離婚、重婚、長執與傳道等,都令我們心絞痛。事實上,我們就是那極之需要受安慰和被憐憫的一群傳道者!我們又怎能有力量去憐憫體恤人呢?所以,讓我們要側耳傾聽主耶穌所「說」的話。
第三個主要的動詞:「說」(37)。主耶穌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37、38)主耶穌的一句話包含了三個提示:一則、莊稼;另則、作工的人;三則、求莊稼的主。
首先,主耶穌說:「要收的莊稼多」。究竟「莊稼」何所指?主耶穌看見許多人,向他們施教,宣講天國的福音,以及為他們醫病。故此,「莊稼」不僅僅是指着許多人,乃是那些有需要的而又願意接受主耶穌的人而言之。我們處於香港這個地方,每天都面對許許多多人,但是我們有沒有着實地去瞭理他們的需要?有沒有看他們的反應?教會的人力與財力都有限,我們對社區的服事有沒有重點?在待收割的地方,投放資源是否足夠?有沒有察看,我們的莊稼的情況?問題就核心應該:誰是我們的莊稼呢?
另則,主耶穌對着門徒說:「作工的人少。」這句話對門徒,以及對您和對我有甚麼意義呢?當日門徒同樣看見許多人,但是他們所缺少的就是主耶穌那種「憐憫」的心腸。今天我們身處香港這個擠迫的地方,看見了許多人,住在許多人的中間,我們的感受是甚麼呢?也許,我們像許多香港人一樣,都是在爭着上位,拼命賺取的是錢財、名譽、名聲、名氣;人,在我們的眼中若不是踏腳石,就是競爭的對手!也許,我們一如許多人的感受,對人感到同樣的厭煩、擠壓、掙扎與不安!因此,主耶穌嘆息,說;「作工的人少。」我們能夠明白這句嘆息嗎?
作工的人,不是那些看見有多少工作的機會,不是把人視為政策與謀取利益的數目,乃是與主同心的人。那些看見人,而且生發一種「憐憫」的心,就像主耶穌的胸懷心腸的人,他們就是「作工的人」。讓我在這裡再次留心聽一聽主耶穌的呼喚,說:「作工的人少」。讓我們的心靈在這句召喚裡甦醒:我有沒有這份「憐憫」的心?可以作主的工嗎?為了這個原因,主耶穌把我們眼目轉投向着父神。
最後,主耶穌召喚我們向莊稼的主懇切地祈求,說:「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九35﹣38)在這裹我們能夠傾心聽見這句話的意義嗎?這個祈求包括了三個含意:一則,誰是主。無論是傳道人抑或是執事,無論機構的負責抑或是董事,我們看見誰是莊稼的主嗎?許多時候,我們在作工,表面上是作主的工,心裏卻是沒有主!心中想着的總是自己,自己的王國、名聲和利益。若然我們都是服役於同一位的莊稼的主,為甚麼要互相擠壓?為何要爭地盤?倘若我們眼目所注視的仍然是自我,那麼就無法可以看見人群的需要,也無法聽見主耶穌的吩咐,更無法轉向莊稼的神!服事主的人,首先而必要的就是認定誰是主。
另則,就是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誰是「工人」?主耶穌所說的「作工的人」,乃是與祂同心的人,不僅僅是看見人,乃是有憐憫的心腸去看見人心的需要。許多人,認為只有是那些受過神學訓練的人,有職份的傳道者、牧師或機構的負責才是「作工的人」。這是一種沒有責任感的人,而且也可以理氣壯直地指斥那些受職的教會工作者。事實上,主耶穌的教導是盼望我們在祈禱裡去裝備自己的心靈,以致能與主同心、同工。我願意嗎?我可以如此地去祈禱嗎?
第三方面,收誰的莊稼?收祂的莊稼。我們所做的,不單要忠心向莊稼的主負責,也要對準着要收的莊稼。我們的工作就是要去收割,為莊稼的主去收割。每一個莊稼,也就是每一個我們遇見的人,看着人,對着他/她要有憐憫的心腸。每一個莊稼都是一個機會,既是一個作工的機會,也是一個服事的機會。作工機會,是向着莊稼的主;不論工作如何艱辛,我們在作主的工。服事的機會,不論人如何反應,這總是一個機會,一個施憐憫的機會。誠如主耶穌所說: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讓我們能有這種憐憫的心腸去服事這個世代的人,服事那些處處為難我們的肢體。畢竟,我們能懷着一份憐憫的心腸,我們就珍惜所做的,珍惜所有的機會,視每一個機會為收割的機會,為莊稼的主收成。
結語
我們思索領導的模式與策略,主耶穌就是佳模。祂身體力行把領導的風範作在門徒的眼前,又吩咐他們跟着去做祂的工。今天在牧養與服事裡,讓我們學效主能走遍所屬的社區和工場,懷着主的心腸去看我們所服事的人群,注目於那位打發人去收莊稼的主。讓我們能忠心,把我們手所做的工作得好。讓我們在作工當中祈禱,在祈禱中去收莊稼的工;說:
「願主我們神的榮美歸於我們身上。願祢堅立我們手所作的工。我們手所作的工,願祢堅立。」(詩九十17)
(此文轉載自第19期《使命與領導》)
作者為Amigos World總幹事及「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特約同工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