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同行,我們都盼望能同理地聆聽——在心靈上覺察別人的處境、以溫柔相待,不只進入對方的思維和感受之中,也進到對方的內心,與人同喜同悲。近年見很多教牧朋友努力陪伴弟兄姊妹面對創傷,聆聽時也令自己彷如置身在創傷場景,感到痛苦不安,心力被消耗,內心的喜樂、活力和意志不斷被磨滅,變得筋疲力竭,有人稱這狀態為憐憫疲累 (Compassion fatigue)。其實不只教牧,許多從事助人行業的弟兄姊妹,對這種狀況都不會陌生。原本想鼓勵人走近神,但就在不知不覺中,與他人與自己,甚至是與上主的關係都變得越來越冷淡、疏離。
上主了解我們的困境,當我們陪伴他人,祂也渴望陪伴我們、與我們有更深的連結,祂常用各種方法吸引我們回到祂的愛內,喚發我們生命的力量。有一個操練(可算是簡短版的省察Examen),十多年來對我有很大幫助。這祈禱省察的操練,就像和上主傾談一樣,從兩個問題開始:
一、今天哪個時刻,是我最感恩的/ 最有生命力的/ 付出和接受最多的愛?
二、今天哪個時刻,是我最不感恩的/ 最覺得生命在消耗/ 付出和接受最多的愛?
這樣的省察,有助我離開「解難模式」,學習停留在愛內。信仰群體常提及愛,但我們如何經驗愛?愛他人以先,可能更需要讓自己多體會上主的愛,例如:被鼓勵和欣賞。也許成長以來的學習經驗,都教我們着眼於自己的錯誤和問題上,令人習慣自我批判。在日常的工作、事奉和生活裏,當有人提及可改善的地方,我們就很容易會忘記種種欣賞和鼓勵,放大自己不足之處。省察有助自己多留意上主創造我們那美好的一面。
每晚留意感恩的事,為其命名,也有助自己懷着感恩的心入睡,讓潛意識沐浴在愛和恩典中,醒來時更得力、更喜樂。有時,上主也通過省察幫我們面對痛苦,承認沮喪;讓我們不必再逞強或扭曲自己,不必為自己和身處的群體「粉飾太平」。有時上主會透過我們的沮喪、憂愁和虛耗,引導我們離開那些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不是上主真正呼召我去做的事。但的確,我們並不習慣觸碰自己的負面感受;有些事可能太痛苦或太具威脅性,我們尚未有足夠的安全感、未有心力去面對。不要緊,經過一段時間的省察禱告操練,或多幾次與朋友分享之後,面對痛苦的能力也許會慢慢提升,那就能觸碰這些負面感受,在裡面與上主對談。
如此,我發現自己也更深體察到上主的啟示。因為上主正臨在於生命中、在我們人性的經驗中——祂每天、不斷地在我們日常的生活經驗中,啟示祂自己;通過我們的情感、內心的動態,引導我們明白祂美善的旨意。
有時我會與團契分享省察的經驗,和家人更幾乎是每晚都這樣祈禱、分享,漸漸我體會到自己與神與人的連結都更深,內心也更踏實、更自由。以上所分享的,並不是正式的「意識省察」,我也渴望能更多退修,在這方面多操練和學習;但屬靈操練,不限於一種形式,深信在退修以外,上主也使用日常的省察禱告和靈修閱讀去幫助我們。特別是在孤單乏力時,我會翻閱與靈修主題相關的書,讀的時候,彷彿和知己傾談,讓上主藉着閱讀向我說話。以下是過去就着「省察操練」的閱讀筆記,其中步驟有不同的變奏,下面是其中一種。
1.臨在:我們未必常感受到神但可「舉心向上主」求神同在;並思想著神正凝視着我們、與我們一起。
2.感恩:回想一天所發生的好事、有益之事;不是檢討自己,而是聚焦向神。一切美善和恩典都來自神,就如光線來自陽光。趕忙的生活,令人把自己變成「機器」,但當停下感恩,我們就更能體會到自己是個有情感、能享受的人。簡單如美味的晚餐、一陣清風、照顧小孩疲累而滿足⋯⋯「感恩」揭示出平日隱藏了的喜樂,彷彿聖化了我們所感謝的一切。感恩也使我們把焦點從「解決問題」轉移到「認出藏在難題裡的祝福和挑戰」。
3.懇求光照:祈求「認識己罪」的恩典,認清自己在什麼地方背離了自己、背離了真理。例如:出於不安而批評他人、忽略了需要幫助的人⋯⋯正是這些微小的良心之聲,引領我們回到神所創造我們的旨意中,幫助我們變得更仁愛、更公義,鼓勵我們作出更美善的行動。
4.回顧:神如何透過今天向我說話?我在什麼地方感受到神的邀請?我給誰愛過?我有愛過誰? 讓自己回到神的憐憫之中——回想一天,有什麼令你快樂、令你緊張、令你困惑?其中的影像、聲音、情感、氣味、對話⋯⋯每刻都是一扇窗,讓神透過它,造訪你。
5.懺悔、求寬恕:重點不在「我有多糟糕」,而是「神有多好」;不必停留在罪疚之中,而是留意生活的全貌,察看自己更多的面向。
6.求恩:求上主賜下恩典,去完成某件事或作出改變⋯⋯
願讀到這篇文章的你,和上主的關係越來越親密,常看見祂恩慈的眼目,關注你、喜悅你。
作者為中華基督教會基道堂宣教師
備註:本文部份內容出自《與麵包同眠 — 改變生命的省察祈禱》和《寫給所有人的祈禱書(上):建立你自己的天人關係》,若對禱告和省察操練有興趣,不容錯過。
תגובו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