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時勢牧言:靈修與心靈關顧


筆者相信香港不少教會經歷了過去幾年的「創傷」,外表上好像「復常」,如常的崇拜、團契,然而會眾的心靈仍傷痛未癒,有人會「逃避」這個「傷心地」,移居他方或離開屬靈的家;有些人的情緒變得過度敏感,容易感到驚恐或忿怒;有些人會把過去的創傷內化成內心的苦毒,卻不自覺投射到別人身上;有人會變得「麻木」,有著很重的無力感、迷惘感,面對以上的情況,教會如何作出適切的牧養?


「靈魂關顧」(Care of Soul)意思包含關顧和醫治,關顧是指到支持人們去實行健康的行動,而醫治則是使人回復已喪失的健康行動或狀態。註1 沙漠教父Evagrius of Pontus看acedia 為「缺乏靈性動力」,修士在操練靈性時感到倦怠、麻木、絕望、懶惰、無聊或厭煩,Acedia這詞來自希臘文akèdia,意思是“lack of care”,所以Evagrius看acedia 為對「自己的靈性生命缺乏照顧」。註2 今天教會怎樣幫助信徒照顧自己的靈性、情緒?


克利伯師(W.A. Clebsch)和傑克爾(C.R. Jaekle)從基督教歷史的不同時期,呈現出四個基本牧靈關顧功能,分別是靈命支持(Sustaining)、心靈醫治(Healing)、關係復和(Reconciling)和屬靈引導(Guiding)。註3 筆者嘗試以靈修默想的進路,探討如何作群體性的靈性關顧,並幫助信徒學習照顧自己靈性與情緒。


程展鵬回顧自八十年代開始至今,香港教會使用的靈修和默想聖經方法,和不同機構所出版的靈修導讀材料,都是較為注重聖經資訊的理解(informative)。註4 這些靈修導讀資料多是強調認知上的認識神(knowing about God),默想聖經方面若增添在情感上經驗神(experiencing God)的元素,可以與神建立穩固、安全和親密的關係,而處理過去的創傷也必然包括情感上的醫治。現今香港信徒常處於忙碌和疲倦的景況,怎樣的靈修方式能幫助信徒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下,讓神的話更新生命並建立緊密的關係?


教會靈修傳統裡有幾個默想聖經方式如沙漠隱修、修院傳統的「靈閱」(Lectio Divina)、依納爵的《神操》和馬丁路德的「四線花環」,都強調「重複」閱讀某一段經文的重要性,並給與空間作深化默想,讓讀經者從理性明白經文的意思外,進而在情感上體驗信息對自己的意義,怎樣重拾「重複」閱讀聖經並多角度默想的傳統,並切合現今香港信徒的現實需要,就成為靈性牧養的考量。


按著現今香港情況,過去五年筆者在所牧養的堂會應用這個「重複」閱讀方式來培育信徒靈命,並以三種不同的方式:查經、講道和靈修,讓信徒在約一個月裡浸透在同一段經文裡,給予足夠時間和空間去與神的話作互動。


第一層是查經,在小組查經讓組員初步明白經文的意思(text),第二層是講道,在崇拜講道中讓會眾明白經文的處境(context)和主要信息(message);第三層是個人靈修,筆者在每周講道後,用同一段經文編寫一星期五天的靈修導讀材料《靈食謐語》。(小組查經宜大約每月一次,以上的三層「重複」閱讀經文的模式限於每月一次,其餘時間則是兩層「重複」閱讀經文模式:講道和往後一周靈修導讀材料用同一段經文。)


《靈食謐語》靈修導讀的最大特色,就是在一星期裡「重複」閱讀和默想在崇拜講道的經文,並且把所默想的經文延伸到每天的生活裡,這樣就把「重複」閱讀經文的傳統,從一天的某個時段擴展到一星期,信徒每天「重複」靈修同一段經文,這樣在每周五天靈修的過程中,信徒較能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能深入的默想經文,並在每天生活裡實踐出來。


此外,信徒在一個月內專注默想一段經文(查經、講道、靈修),這個靈修模式讓讀經者有足夠空間沉澱和消化經文的信息,幫助信徒從認識神的概念(knowing about God)外,即頭腦的知識(head knowledge),深化至情感上經驗神(experience God),即心性的知識(heart knowledge),註5 這尤其適合忙碌的香港教會,相對下大部分的靈修導讀材料是每天默想不同的經文,這樣的方式較難提供足夠空間和時間讓信徒去消化「每天」經文的信息,更難以進入情感和實踐的層面,《靈食謐語》就是針對以上情況而設計的。盼在此分享,彼此勉勵,以神的話牧養關顧信徒的靈性。


(此文原刊於第89期《使命與領導》,2024年 7-9月)



作者為基督福音堂堂主任


編按:梁國偉牧師於9月4日早上的「零、寧、靈」牧養交流會上親身分享


 

註1: Gary W Moon and David G. Benner, ‘Spiritual Direction and Christian Soul Care,’in Spiritual Direction and the Care of Souls: A Guide to Christian Approaches and Practices ed. Gary W. Moon & David G. Benner (Downer Grove: InterVarsity, 2004),p.11.


註2: Jean-Charles Nault, The Noonday Devil : Acedia, the Unnamed Evil of Our Times (San Francisco : Ignatius Press, 2015), p.24.


註3: William A. Clebsch, Charles R. Jaekle, Pastoral Care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New Jersey: Jason Aronson, Incorporated, 1994).


註4: 程展鵬,《探討「聖言誦禱」(Lectio Divina)作為初職信徒(22-30歲)個人默想聖經方法》(博士論文,建道神學院,2018),頁3-18。


註5: Klaus Issler, “Approaching Formative Scripture Reading with Both Head and Heart,” Journal of Spiritual Formation and Soul Care, 5, #1 (2012): p.126-27.

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