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日子,香港經歷風雨飄搖;筆者上任至今,在崗位上逐漸適應,前行中不斷多方探索。
當然,香港確實轉變了很多,不論人和事,實在不用細數。我們珍惜還擁有的,無奈目送不少消失的情景。香港教會面對時代的轉變,發展處於艱難時刻,挑戰信仰群體怎樣牧養,踐行使命,活出見證。
過去兩三年以來,筆者努力結連各方人脈、接受大小不同的邀請,進行領袖培訓及各種事工。並且,撰文發表「本週評論」,之後有感香港教會正值艱難時刻,將之改名為「時勢牧言」,從教會研究、個人觀察及神學等方向,分享所見所思;間中也會邀請一些友好撰文,期望從多元角度及不同人的體會,以教牧視野看當今的各種處境,與各方携手,迎向不確定的明天。
筆者想起畢德生牧師在《靈魂的牧者》給牧者有很好的提醒,在運用那些語言更切合牧養方面,不獨是描述型因為是形容(about)的語言、或是激勵語言只給予導向(for)的語言,「而是自然流露的語言(spontaneous language):哭泣和驚嘆、懺悔和感激,發自內心的語言。」(頁85)因此,面對當前不再一樣的處境,筆者撰文時會嘗試兼備的語言包含有描述型與激勵性方面之餘,亦常常提醒自己可以有更多自然和發自內心,以禱告的語言與教會分享。
「教新」剛出版小書《時勢集》,收錄在這一年間分享過的文章,挑選合共12篇,結集成書,藉此與各位同道互勉,在時勢險惡中,並肩前行。感謝同工協作,一起設計封面,圖像貼近時勢。此文集作者分別有關浩然、黃海恩、黃樂祈、余慧根、胡志偉、張國定、梁國全及劉梓濠。
「昔日西方教會曾經沉醉於『我們要為神做些事情』的狂妄,而在人類歷史製造過不少災難、產生過不少謬論,今日的信徒更應借鑒,不要自居有資格、能力、受差的權柄能為神做到甚麼,反而明白自己是『無用的僕人』(路十七10),清楚自己不過是受邀者的角色。」(頁26) ─ 黃樂祈
「成為牧者,也需要被道餵養,感恩多年前聽過一篇令我很得着鼓勵的道。於是,我筆錄了其中部分,不斷思想,也整合成本文內容。後來再向那位講道者求教,他介紹我看幾本依納爵靈修作品,開啟了我這方面的閱讀。」(頁41)─ 黃海恩
「靈修讓我們的生命與神聖(例如聖經)發生碰撞,把我們的眼光從世人所給的尊榮,轉向從上主而來的審判。當我們把自己放在聖經之下,放下自我保護,坦然接受聖經的批判,我們就同時放下面子,承認自己的不足,懇求聖靈的寬恕、更新及充滿。」(頁51-52)─ 關浩然
深信,教會元首主耶穌基督必賜福香港教會,幫助我們作應作之事,無懼風雨,憑信前行。
「所以通達人見這樣的時勢,必靜默不言,因為時勢真惡。你們要求善,不要求惡,就必存活。這樣,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必照你們所說的,與你們同在。」(摩五13-14,《和合本》)
(此文是《時勢集》的序,現略作修訂)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Comenta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