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梁國全傳道

時勢牧言:教牧離場、不進場?



近年,有教牧提早離場,他們決定離職的原因不同,不計移民或是退休,有好些是中年教牧,有感堂內牧職衝擊已到臨界點,堂會牧養挑戰甚大,人事與牧養的擔子不輕,不如離場再看看,休息一下再上路。


這些年間,有不同牧者與筆者分享牧職的掙扎,有些最後離職,也有些留下來。究竟怎樣做決定呢?史提夫‧比利(Steve R. Bierly)在《事奉狂自救心法》提出五項原則,可作參考。


1. 當教會似乎沒有人與你有相同的願景時,就是離開之時

2. 對於你離去的決定,其他牧者會有印證的

3. 當你的屬靈恩賜未能配合教會現時的需要時,就是離去之時

4. 要誠實評估後,才接受新的呼召

5. 要考慮你和家人的需要


當然,或許每個人的處境不同,在困境時禱告和有人守望,印證離開與否有可能是環境因素或一些屬靈經歷等。


離場不一定是另覓工場,而是離開人事衝突與事工張力,若能休息得力,亦可以在辨識後再投入事奉。進場可以是重新開始,離開現時崗位,或以斜槓形態先作嘗試,探求去向。


筆者認識不少牧者在離場前後未及做好準備功夫,面對多年以來現場牧養的種種情緒,引起更多問題,甚至帶進另一場景,這是可惜的。


沒錯,牧養就是關係。千絲萬縷的關係就是在這個事奉場景中發生,教牧離場之際,處理妥當,學習察驗三一上帝在當下怎樣帶領,心意更新而變化,亦有成長。路恩哲(Andrew Root)在《第3次牧養革命》指出牧養就是關係,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位格,臨在我們處身的場地和空間,使地方不再只是容器,乃是一份關係,藉著聖靈,我們被邀請在其中,「共享的位格成了我們參與神的生命的架構和禮物,因此牧養事奉就是在分享個人生命,藉此有分於神自己的生命。」(頁196)



故此,教牧離場與進場也是進出牧養關係,過程需時辨識之餘,更要坦誠面對,尋求幫助,使牧養關係得以鞏固或修補,才能圓滿完成(finishing well)。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1 則留言

1 Comment


Rev. Kaming Wong
Rev. Kaming Wong
Mar 13, 2023

點到題後又如何?


Lik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