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間,香港教會面對多重因素影響人數減少,離堂現象漸為明顯,值得關注。
教會人數下降響警號
根據過往香港教會普查,以恆常參與崇拜人數來看,已從2014年的305,097人下調至2019年的268,822人,呈現流失及負增長情況。再看2019年之後有關教牧和信徒移民情況,當時估算是接近六萬人;究竟至2024年的實況如何?仍要待「2024香港教會普查」完成之後,作出推算。
其實,數字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可以整合出客觀的數據,讓我們看到人數流動的變化,幫助教會於各方面發展作出適切的調整。一方面,繼續關心牧養移民及留下來的信徒,另一方面,洞悉時代變遷中教會發展的步伐,以便制定應對時勢的策略。毫無疑問,香港教會面對眾多外在因素及內裡問題,整體教會承受社會巨變而來的衝擊;怎樣突圍而出有所發展,每間堂會的實況不一,確實挑戰重重。
由於這幾年教牧領袖的流動甚為劇烈,重建領導團隊迫在眉睫。聘得合適同工及培育領袖起來承擔事奉崗位,這個過程需要很多實際安排,危機中人事磨合並不簡單。有些堂會因著人數減少和經濟下行,已將教牧同工人手作出適時的調整,動員更多信徒領袖起來,一起承擔。
疫情期間,除了長者及有需要人士之外,不少信徒也會選擇網上崇拜;整體教會也多了思考怎樣運用社交媒體作牧養和接觸新朋友。誠然,我們明白不少堂會在疫情過後,因實際情況大多以「復常」行先,不能「話變就變」;而未準備好作變革的堂會,在變的過程可會付出不少代價,或許得不償失?根據「2023香港教會形態發展趨勢研究」,堂會變革的關鍵在於教導/培育及外展社區等方面作好準備,否則成功機會不大。可是,大家都心裡有數,在社會巨變之下,教會變革是必行的一步,否則以目前教會發展的緩慢,整體上難有突破!因此,有些教會於數年前甚至以更長時間來籌劃變革,裝備信徒群體,改變堂會空間,延伸社區服侍,且作更多新嘗試或創建特別事工,藉此接觸未信朋友、為離堂者提供「休息」的地方,試圖與他們重新結連。
社會遽變中信徒流失
其實,教會人數的流失並不止於青少年,實況漸漸明顯。根據巴納(Barna Group)2014年出版的 “Churchless”,已經發現美國教會早於1990年代有明顯的離堂現象。以不同特徵分為四類:The Actively Churched、The Minimally Churched、The De-Churched及The Purely Unchurched,可以譯為「恆常返教會」、「不穩定返教會」、「離堂會」及「無堂會」。為研究方便,巴納將「離堂會」及「無堂會」歸為一類以方便統計和分析,有些情況則分類加以說明;”Churchless”指出,這兩類合共由1990s的30%到2000s的33%,再上升至2014的43%;情況無不令人擔憂。
巴納的研究,將離堂者大致定義為有返過堂會的經驗,後來中斷了,沒有再返教會,只偶然出席一些特別聚會或節期崇拜。他們離開堂會有不同的原因,如教會對言論限制較多,他們未能表達意見和感受;基督教過於保護自己,對同性戀不友善及反科學等等。
說回香港教會的離堂現象,到目前為止,因為各個研究的焦點和方法論不同,我們並沒有確切的離堂者數字或趨勢統計。但從上一屆「2019香港教會普查」當中的數據反映,可以肯定指出,教會對青少年流失的誤判頗為嚴重,而且一直欠缺相應的對策。至今,我們已看到不少離堂者已轉向參與一些新型態教會,這類群體大多沒有固定的堂址,組織及架構較為簡單及有彈性,例如「Home Church」和「微教會」。
香港教會正處於歷史的轉捩點,雖則危中有機,但我們可以預見離堂會的實況將會更趨明顯,而且不只是青少年,正如 “Churchless” 所言,真實的情況/數據確定了道德、社會及靈性生活的急遽改變,而且不斷轉變中 (“real data confirm how drastically the moral, social, and spiritual lives of Americans have changed and are changing.”, p.3)。香港教會有否足夠準備,面對這些轉變呢?教會怎樣活出以基督為首、活潑有生命和有愛的使命群體?香港教會極需深切反思及具體行動!
活出心意更新的教會
斯托得(John R. W.Stott)早於1977年的基督教今日報(Christianity Today)發表分享文章 ‘Unhooked’ Christians,當時他稱這批離開教會的信徒為「脫鈎基督徒」,後來他於其著作《心意更新的教會》也有提及,並指教會要活出心意更新的教會特徵,他的提醒實在當頭棒喝!「若干年前,我訪問拉丁美洲一個大城市,有人告訴我,一群基督徒學生退出了教會,自稱是『脫鈎基督徒』(Cristianos descolgados)。他們退出教會,因為對城內的教會徹底失望,這些教會缺乏聖經教導、社會關懷、真正的敬拜、對外關顧工作 —— 然而,事實上這些年輕人今天尋找的,正是早期教會所展現的特徵……但我們要做的是在神面前卑謙,尋求聖靈的豐盛、引導和能力。這樣,我們的教會至少可以接近心意更新教會的基本實質,有使徒的教義、相愛的團契、喜樂的敬拜,以及外延的、持續的傳福音行動。」(頁24-25)
按筆者的個人觀察,今天香港教會很多堂會面對離堂實況的同時,實際上正忙著修復領導團隊和尋求異象等等。有人形容香港教會正在陷於「三無」境地 —— 無力、無望、無方向。無力—— 因為不少信徒離開,群體失去動力;無望 —— 因為青少年人數越來越少,沒有新力軍,後繼乏人;無方向 —— 對前景的不確定、教會發展苦無對策。然而筆者欣喜看見近年有一些堂會及新興起的教會群體,於教會觀有深切的反思、更新的實踐。至目前,雖未看見「復興」跡象,但讓人看見「更新」的動力;他們勇於面對實況,嘗試與離堂者連結,持續服侍社區,傳揚福音。
結語
香港教會面對人數流失與離堂實況,究竟可以怎樣從千頭萬緒的問題著手、對症下藥?是的,我們需要一起在神面前卑謙尋求、聖靈引導;各個堂會需要敢於面對自身景況,重新出發。無疑,整體教會於「變」的步伐總是有快有慢,我們不是追求「成功」方案,乃是要有胸襟去了解和接納變與不變的因由;一起能在變幻局勢中、迎向更新!
(此文原刊於第90期《使命與領導》,2024年10-12月)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