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孫國鈞牧師

時勢牧言:在軟弱中的侍奉



我在侍奉的開始雖然已提醒自己,主才是教會的元首,凡事要讓他領導;但在實際運作上,人也有本份當盡——帶領執事會、同工會、擬定教會方向;探訪、輔導、預備講章……。我開始感受到侍奉的忙碌,以及作為堂主任的壓力——特別是要承擔一些自己不擅長的事工。


「鋼線上表演的藝人」


由於華人教會常缺乏「工人」,神學院往往要訓練同學們在畢業後能獨當一面,甚至可以獨自帶領教會。借用盧雲神父所用的比喻:傳道人就像一個在鋼線上表演的藝人,一個人在高空鋼線上走來走去、施展渾身解數,既疲累又孤單;會眾只有在下面觀看、欣賞(或批評)的份兒!這當然是不健康的現象,但這比喻確能引起不少牧者的共鳴!再加上華人教會常以教會的人數、事工的多少、有否開展分堂……等來衡量教會的發展(這也是一值得商榷的標準);作堂主任的擔子就更重了。


回看侍奉最初幾年所寫的扎記,一個常重複出現的主題便是從侍奉而來的壓力,壓力常常影響到自己身心靈的狀況。講道、教牧輔導及關懷人是我喜歡做的;但當要帶領同工執事們去為教會發展定下策略、五年計劃、何時開分堂……大家的眼睛都看着我、期望我可以給予具體清晰的指引時,這些壓力便來得很真實。多少次,我曾因連自己也不知道教會前面的方向而感到迷惘、氣餒;或因聽到有些人的批評而感到沮喪、委屈,覺得不被接納。我心中多麼渴慕能像昔日的使徒一樣,「專心以祈禱、傳道為事」(使徒行傳六4);治理教會之事,可以交給他人負責。


我為此事掙扎多時,也不斷禱告,求主引導。一方面知道身為堂主任,我有責任帶領教會,不能只選自己喜歡的工作去做;但另一方面,自己的恩賜確不在於行政策劃,那麼是否應該退位讓賢?但在禱告中又沒有感到主要我離開,乃是要我堅定的好好侍奉下去。我常感覺自己好像膽怯的提摩太,被保羅留在以弗所,要治理一間大教會,所承受的壓力是何等的大!


在軟弱中的倚靠


現在回顧,主讓我在這些磨練中逐漸體會到兩個重要的屬靈真理:


第一:主的恩典在我的軟弱中是夠用的,而且更加明顯(哥林多後書十二9)。所以我不用將焦點集中在自己的軟弱和限制上,總覺得自己不濟。這樣做其實是把自己看得過重了,好像上帝工作的成敗得失就全在乎自己的努力!不是這樣。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一26-31清楚指出:上帝特意揀選了世上軟弱的、愚拙的、無有的,叫那些強壯的、有智慧的羞愧;使一切有血氣的,在上帝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乃要全心倚靠基督。他在哥林多後書十二4-10更說,主沒有拿走他身上的一根刺,為的就是要他學會在軟弱中倚靠他。「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所以我逐漸認定:上帝既明知我在行政策劃上的限制,卻仍然安放我在堂主任的位置,一定有祂的心意。我只管忠心去做,祂的恩典一定夠用。我不用再將精力浪費在內疚與自憐自責中,乃是要測驗上帝正在怎樣的引導我、以及祂要我在什麼事上學習成長。


第二:團隊侍奉的重要。我逐漸放下了堂主任應是那個在整個團隊中最能幹、事事俱能的領導人的觀念,找到了自己可以適切發揮的位置。我體會到每個堂主任因應不同性格及恩賜,會有他獨特的領導風格,別人也不能模仿。我既不能(亦不用)事事俱能,就可以更着眼於建立隊工的配搭,讓其他同工補我的不足,我亦可以在適合自己的位置上有更好的發揮。我雖然不擅於仔細的行政策劃,但卻很關注教會整體的屬靈情況及成長方向,可以在這些大方向上提出指引,由其他有行政恩賜的同工思想具體落實方案,經整個團隊認同,然後同心推行。這相比起自己獨力承擔,豈非更好!


事實上我也衷心感謝主的憐憫,以及弟兄姊妹的體諒支持。他們知道、也接納我的不足,所以當教會在1990年7月進入愉田苑——地方大了,人多了,教會便增設了行政主任的同工,可以協助教會各方面的行政工作。主也帶領鮑志承牧師從圓洲角「回歸」沙宣,他是非常有幹勁及擅於策劃的同工, 正好與我彼此配搭,同心侍奉。主啊,你的安排實在奇妙!

(本文節錄自《在主恩中作牧人》85-87頁,蒙作者允許轉載)



作者為宣道會沙田堂退休顧問牧師



編按:「教新」特邀有37年牧會經驗的孫國鈞牧師於18-20/9/2023主領「在主恩中作牧人」教牧靜修營,幫助教牧同工在疲累和軟弱中,安靜下來,重新得力。

 

0 則留言

Commentaire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