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會這些年間較多提起的聖經書卷,《使徒行傳》肯定是其中之一。香港人好不容易從社會運動的創傷中,抉擇去或留;毫無疑問,我們經歷的流散歲月,是難以抹去的歷史。
筆者讀《使徒行傳》,最被抓住的,與不少人一樣,就是初代教會遭受逼害,導致教會分散,「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地去傳福音的道。」(徒八:4a),「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而四處分散的門徒,直走到腓尼基、塞浦路斯和安提阿。」(徒十一:19a)。誠然,最為戲劇性的,當然是保羅歸主及其後來的宣教之旅;保羅也經歷流散,這一切在神手中。或許,使人更感興趣,就是路加醫生撰寫《路加福音》之後,寫下此被稱為下傳的書卷,其鋪陳和用意,讓我們看到,耶穌基督為人類帶來救贖與恩情的彌賽亞,我們也為此作見證。
近日,欣閱孫寶玲牧師新作《見證基督:使徒行傳品讀》,手執此書,一口氣讀了好幾篇序及內文,從我認識的王少勇牧師、葉漢浩教授及陳張慧嫈師母,並孫牧的自序,我被深深吸引著,正如第一章〈一個旅程的開始〉,相信也是讀者可以藉此進入品讀之旅;再一次從不同向度或是角度看到,《使徒行傳》與上傳《路加福音》息息相關,處處留下伏筆,引人入勝。
從作者豐富學識及其融會貫通的敏思,相信讀者讀到很多未曾留意,也不曾這樣想過的「情節」;更令我深刻的是,孫牧筆鋒細膩,引導讀者省思當前處境,也盡顯他一直沒有只在象牙塔內思考聖經與神學,卻是仍然關切世態與行動,對應時代,提出挑戰。
「今日的教會孜孜尋找答案,往往連問題為何也沒搞清楚,這才是當下教會的真正危機。教會連自己身分也不深思,就逕自尋找擴展增長之道,怎麼不會從盛行於商業機構的品牌建立和營銷業績手法中取經?然而,難道我們不知道其中有多少虛假和扭曲?難道我們不曾經歷弱肉強食的意識形態所餵養的權勢有多可怕?取其道而行的教會,不僅會違背那跟隨耶穌、逆轉世界的初心,更可能淪為財、政、經相互勾結串連的爪牙。」(頁3)
誠然,如孫寶玲牧師所言,當我們尋找答案和良方之時,有沒有孜孜不倦去尋問,深究聖言給我們思考的空隙,洞察世情。「品讀使徒行傳,是從『所是』、『所為』、『所在』不斷的尋問中,感悟上主對世界的救贖和恩情。我們的尋問既沒有簡單的答案,更不會有絕對的答案,這是氣餒之處,卻也是可能的空隙。」(頁7)
筆者認為這本著作值得信徒閱讀,或是全教會/小組推行,切合香港教會面對前景不確定下之所需!此品讀合共41周,大概建議可以每周閱讀一篇,當然不一定這樣安排;每章羅列相關經文及於最後提出三條問題,導引讀者進深思考。
很喜歡孫寶玲牧師在最後的第41周〈在世界中心宣講神國〉(二十八11-31)的最後一段:「保羅進城的確有耶穌進城的影子,甚至最後的結局也相似。但是耶穌從死裡復活,證明他是彌賽亞基督,這位復活的主,塑造、引帶他的群體活出上主國度的憧憬和價值。今日的教會,或會像初代教會受難流散,像保羅被人攻擊誣衊、屢經苦難,也可能像進羅馬城般『成功』。跟隨彌賽亞的群體,無論在甚麼處境,只能是復活主的忠心和勇敢的見證。讀畢使徒行傳,願初代教會跌撞經歷,能啓發今日的我們,無論或順或逆、艱困喜樂、流散歡聚、有餘缺乏、生死交纏,依然是彌賽亞耶穌基督的見證人。」(頁446)此段分享或許也是全書的結語,從品讀經文的應用帶到今天的處境,令人深思 ─ 香港教會的前景。
誠願此作品,在盛夏炎熱之時,成為香港教會信徒的靈閱「涼」伴,帶給我們亮光與洞見,憑著信,見證基督。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Commentai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