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撰文《有增加Slash Pastor的趨勢?》分享後,收到有教牧回饋;雖然討論近「尾聲」,也想藉此再思slash pastor(斜槓牧者)的現象。
Slash一族
筆者認識有青年人修讀創意媒體系,畢業之後與幾個同學一起建立一個working space(工作間),成為slash一族。聽他說,大部分同系同學都是slash,這與他們專業有關,大多是有一份part time因有較穩定收入,另因應個人的時間和興趣接job。這些青年人的slash生活模式是刻意的(intentionally)。 雖然這些job收入不算多,工作不穩定,但是就有不同嘗試和體驗。然而他認為並不「他調」,有時月入不夠用亦要調整心情。誠然,正因為slash給他不同機會,對他來說仍然可以尋夢;若是一份全職工作,他有的嘗試空間便相對局限了。 Slash Pastor 事奉形態 這樣,Slash pastor又怎樣呢?我覺得這些牧者是刻意(intentional)安排做兩三份job,組合可以是堂會、機構/事工,甚或有一份是職場工作。形態與現時青年人slash相類近。這類刻意計劃成為多工種的牧者暫時是很少,他們需要有不同技能與恩賜,同時兼顧多重任務(multi-task),願意面對經濟壓力與時間張力。 然而,有些pastor以slash形態出現,也是由於處境所促成,有教牧於堂會牧養轉職等候或因應際遇例如懷孕生子的牧者轉了part time 。另有一種情況,他們是被差遣/借調,到某機構成為兼任同工。我想起胡志偉牧師從堂會到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的服侍,初期是兩邊part time,是嘗試也為了適應過渡,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成為全職總幹事。另外,福音證主協會副總幹事呂慶雄博士,同時於機構事奉也是香港伯特利神學院實踐神學講師,兩者兼得(both),有反思協作之利。 自由傳道的 Slash 此外,「自由傳道」是slash pastor嗎?就我所見,一些稱為「自由傳道」,因為一些原因不再於堂會牧職,憑信心事奉,接受不同邀請包括講道及培訓等;亦有些正在尋找工場,仍有呼召,當要介紹或填寫資料,便稱為「自由傳道」。筆者認識過這類牧者,後來有創立教會/機構,亦有到堂會成為部分時間教牧或到機構事奉。明顯,這些「自由傳道」的出現,因著本身的牧職轉變,過程有slash性質的生活模式,是否算是slash pastor? 筆者認為「自由傳道」有近似現時所討論的slash pastor現象,但又不太像現時年輕一代牧者/神學畢業生,因為他們進入工場的心態與型態是slash ,是刻意(intentional),似是受時下slash趨勢影響,他們的事奉焦點明確和有目標,因為他們不想受限於現時堂會體制;既然年輕,不如在不同場景中,做些牧職與堂會外自主參與的事工,交替重叠出現的事奉,豐富牧職,期望帶來正面影響。 結語 的確,近年因應時勢,牧職型態多了,其實不容易為slash pastor有一個清晰的劃分。因為有教會團體使用pastor這字眼有類似信徒皆祭司之意,在他們來看,這些稱為「pastor」的領袖較多是由內部培訓,並不局限一定要有外間神學院的神學訓練。 隨著時代改變,是否更多教牧及神學畢業生刻意成為slash pastor?有待觀察。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