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梁國全傳道

時勢牧言:「疫苗通行證」衝擊下加速教會變革?


圖片來源:Nelson Leung
圖片來源:Nelson Leung

  香港教會應接一浪又一浪的疫情措施,不經不覺已進入預演未來的狀態?在見招拆招的日子,反映人心慌亂,教會努力做好安全與守法,卻無暇顧及教會的變革?


  關於政府公布於「宗教處所」被列為實施「疫苗通行證」之一,亦會主動查核(2022年第268號號外公告),衝擊著香港教會的「日常實際操作」之外,教會觀的教導與實踐更是迫在眉睫!


再思教會使命


  教會是信仰群體,在地上傳揚天國的福音,建立以基督為首的教會,實踐使命。從初代教會至今, 教會一直是流散的群體,透過聚與散,體現彼此為基督的身體,將見證活於人群中。


  或許,信仰群體無需再糾纏解釋「宗教處所」與教會之別,因為信仰群體活出好行為的生命,並且踐行使命,便叫人認出我們是主的門徒,問題是我們現時實況如何?


  今次關閉宗教處所及要求使用疫苗通行證,致令教會反應之大,也是因為過去香港教會的發展,一直十分强調建立「聖殿」的擴堂/植堂之餘,不少堂會的團契及小組亦不斷在衰落中,群體的結連變得鬆散。與此同時,追求成功的模式多於重視個人生命的培育,過去信徒相見及被牧養,亦依賴傳統的培靈會或大型聚會;主日崇拜講道及之後於門口見面的「問兩句」卻顯得十分重要。如今,教會的處所被限制了,要有所突圍,確實不易。


  過去數十年來,香港教會發展從蓬勃發展到衰落,不少堂會較單向追求成功的增長與教會管理術,相對忽略建立門徒生命,變得中產文化與宗教消費,成為革新的阻力。筆者所見,近年已經有很多堂會起來尋求變革,亡羊補牢,喜見一些已加快預備進入另一階段。然而,亦有很多堂會仍在行動上遇到挑戰,例如領袖對時勢的評估不同,未達共識等,令不少教牧領袖意興闌珊。


探索革新之路


  未來,在大環境改變下,香港教會作為宗教團體之一,必然會面對更多不同的規管,例如網絡信息的發放要先作申請等等,這是我們要有的心理準備。倘若如此,我們又豈能沒有相應的行動?


  《簡約教會》第三章〈徹底翻身〉提到教會的革新不是硬件,乃是生命。「有些教會需要改動,有些需要重新設計。無論如何,我們的研究顯示,大部分需要來一次『教會大翻新』。不是指到裝潢、色調。也不是指禮堂的圖則,或是兒童天地的大腳皮圖樣。更不是建築物。我們指的是培育門徒的設計,以及教會事工的企劃。我們指的是如何設計和建立一間教會,讓生命得以被神的恩典轉化。」(頁78)



  然而,未來一段日子,教會仍相當倚重以宗教處所聚集為主調,在學校及社福單位作聚集的堂會,大約佔三成,合共424間。因此,這些堂會需主動探索不同方案,既在現有的框框下,嘗試更多元發展,擴展教會的生存型態。


堂外牧養想像


  近一年,教會疲於奔命應對抗疫措施,筆者與不少教牧領袖交流對話,想像未來……。


  「對於未能/不能/不想到堂會聚會的信徒,我們或許不會再這樣問:你今周返來教會嗎?因為在可見的未來,教會將設立更多元的牧養方式,邀請他們回應參與,例如在家崇拜、café開組或是網崇等等。」


  「或許,在大壓迫下,有一天,真的有一天,你和我會發現,返堂會『處所』外的人數,逐漸增多,教會型態變得多元化,信徒不再以處所式的教會生活為主。」


「當你問某人今個主日返邊間教會時,他或許會這樣回答,我而家返了某人家庭教會、Café教會、公園教會、麥記教會、網上某教會等等。或許,逐漸會籍相對變得較寬鬆,他也會告訴你:『我是大公教會的一員』」。


其實,筆者並不認為要將教會全然「去處所化」,乃是試從初代教會發展作出想像,思考在越大壓逼下,教會群體因著使命流散各處,亦因聖靈的引導,存在的型態不斷更新。


探索堂外場地


  早前筆者獲邀出席西貢將軍澳教牧同工團契,分享在「疫苗通行證」實施後怎樣牧養信徒,探討不再被原有堂會場地所限制。出席教牧認為要於現時堂址之外發掘一些合適的場地,特別是佔三成堂會現於學校及社福場所進行聚集。歸納是次交流有以下的建議。當然,前題是政府不再限制「兩個跨家庭」聚集。


1. 加快發展家庭崇拜:在未放寛「疫苗通行證」等限制前,邀請一些家庭輪流於周六/主日開放,接待一些信徒到來崇拜與相交。

2. 借用合作伙伴的場地:與一些基督教機構(非社福資助)一起協作,借用場地於平日或周日作小組/團契之用。

3. 租用或購買商住單位:在經濟可行下,於原有堂址附近區域,租用或購買單位,作為多用途單位,辦公室、個別面談、小組、興趣班等。

4. 租用工廈作多用途:現時已有一些堂會是使用工廈作聚集或作社區服侍,但要考慮條例是否容許類似崇拜的舉行等。

5. 調動人手多作外展探訪:當疫情放緩後,多作個別探訪,關懷信徒需要。   確實,教會的型態發展需有更多的想像,從不同嘗試與探索,提出更多實踐的可行方案。


結語


  常言道,歷史發展是鐘擺的兩極。此刻,我們雖不知鐘擺往那個方向,願上主幫助香港教會,走在祂的旨意裡,心意更新向前行。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