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已有從醫同窗校友傳來消息,我們敬愛的老師楊醫,已到了最後一程的時刻,我們切切禱告,求主憐憫。痛聞惡耗,他於2020年9月15日星期二凌晨12時50分,息勞歸主。
中國神學研究院榮譽校牧暨訪問教授楊錫鏘牧師(人稱:楊醫)是少有的華人聖經學者以創造神學作起點,從整本聖經論述人生召喚(answering His call),從而回到生命的不同場景,實踐出來的「召命神學」。他教導的創造秩序:物質、功能與道德,獨具智慧,甚得華人教牧與信徒喜愛;幫助不少職場信徒於崗位上回應召命,活出見證。
楊醫具智者風範,亦擅於教導詩歌智慧書及講道學,深入剖析人生苦難與智慧,樂此不疲。教學期間喜愛接觸學生,甚受愛戴,直至近年身患惡疾,令人驚愕,卻勇於面對,堅持按時帶領校友黙想聖言,以生命來成證召命的善牧良師,令人敬佩。謹在此書寫點滴,以悼吾師!
回應召命
「門徒召命與生活」是楊醫老師教導其中重要的一科,《召命——以生命回應神的召喚》是楊醫退休後首本作品,內容便是這一科的授課教材,無數的學生因此而一生受用,思考生命與召命。上主給你的「名字」,並不一定是你的實名,而是上主給你不斷的呼喚。「神的呼喚也可能不只一次的召喚,而是多次不斷的召喚,其間或許會有轉變,重要的是知道在眼下這個階段,神要你做的是甚麼,祂給你現在的召喚是甚麼。」(49頁)
我喜愛聽楊醫講解雅各的一生,圍繞他的一生就是「抓住」,神熬煉他的生命,為他起了新的名字 ─ 「以色列」,是對雅各的肯定,「神針對雅各的舊名字,另外賜給他一個新名字,就是要讓他知道自己原來是個怎樣的人。改變便是由這裡開始:醒覺(aware)自己扭曲了的生命狀況。」(43頁)
楊醫講解耶穌三問彼得,三次以「約翰的兒子西門」來稱呼彼得的經文(約廿一15-23),令我印象深刻。使徒約翰所描述的情景和用語是放在彼得回答的核心,不在「我愛你」,而是「你知道」,焦點是耶穌認識他。彼得深知道耶穌認識他的一切,三次不認主之前的誇口與當時的軟弱,因著耶穌真的「認識他」,透過這關係,他才能做到而不是靠自己!同樣,因為耶穌認識我們,祂呼召你和我,只因耶穌「認識我們」,不是我有什麼,而是我的沒有。「若不是主預定了給他的使命,他根本無力實踐,甚至沒有資格為主作甚麼。彼得的經歷說明:使命得以成就,全靠耶穌認識我們,因為我們整個生命都是祂所創造、設計和成全的。」(64頁)
雅各與彼得被上主陶造的生命,經歷過程互相呼應,使人讚嘆上主慈憐,獨行奇事。我兒子取名「君陶」,意指一生被上主陶造,亦是我對自己生命的領受。神啊,我願祢來陶造我。
我自己的名字是國全,我喜歡此名,活在上主的「國」度中奔向完「全」,邁進成熟與全備,「你們要完全,如同你們的天父是完全的。」(太五48)楊醫教導我們有關上帝的揀選,早有預備,「我們要從天上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身分,看到我們的名字是神早就批准、早就揀選了的 ── 無論我們有沒有為祂趕鬼,有沒有為祂做過甚麼,都是如此。」(66頁)。
楊醫於中神四十週年專訪短片中分享,當他回歸聖言,有一份回家的感覺,找回自己;他喜歡為父的心,做一位「爸爸」,這是他在上主裡的名字。數十年來,他牧養眾多的學生,是我們很多人的屬靈父親。
回歸聖言
楊醫教學期間少有著書卻精於以釋經教導,喜愛以聖言融入生活的應用,牧養生命,「回望過去的日子,神引領我從嚴謹的原文釋經開始,逐步加强整理及帶出經文信息的功夫,務求把釋經成果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回歸聖言之召喚》,自序),所以他在退休後才陸續出版了數本著作,同時定時回校帶領校友默想聖言。他一直以解經與生命傳遞上主的道,就如「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鋒利,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來四12)
華人教會如楊醫能夠整合聖經、神學與牧養者,卻少之又少,以他只有基督研究碩士(MCS,維真學院)學歷,卻在中神教授團與眾學生們中備受尊崇,確實不是他有多少個「學位」,乃是專心致志回應上主呼喚,也來自堅實的學養與柔和謙卑的生命。
其實,同學們都一直好奇,以楊醫的學養,為什麼他沒有完成有關神學方面的博士學位?他在「門徒召命與生活」課的最後一堂,為我們解開這個謎團。記憶所及,他講述棄醫從教的過程,原本已安排在一所著名學院進修有關原文的學科,他念醫科時最擅長是牢記人體骨頭的名字,亦對別人覺得納悶的字母能夠記著,他不怕原文的複雜與難記,反而甚為鍾愛。然而,他漸漸强烈感受到上主給他的召命,要趕快回應,發現自己喜愛聖經,牧養生命,所以毅然放下「學術」的象牙塔,卻選擇用更多的時間去鑽研聖經,同時培育生命。「踏入事奉四個十年,我領悟到神給我的召命有四重意義和方向,分別基於聖經本身四個不同的特性。」(《回歸聖言之陶造》,自序),四個「E」字母,包括研「經」(Exegesis)、解「話」(Exposition)、行「道」(Execution)、及得「力」(Expectation)。他確是名符其實的楊「E」!他後來出版數本由講章輯成的「回歸聖言」系列,我們便能從他的4E中得到牧養。楊E强調是能夠將聖經與神學,結合生命及時代的需要,正是當前香港教會要整合思考與行動的重要提醒。
回到牧養
老師楊醫是聖經科教授,有關他的釋經講道系列,分別有《回歸聖言之呼喚》、《回歸聖言之陶造》及《回歸聖言之導引》,主要是由他於「安息在周一」及其他場合的部分講章輯錄而成。每一篇都是有份量的信息,直闖心靈深處,有助提升牧養思考。
在《回歸聖言之呼喚》的第III部分:教會篇 ─ 基督身體的建立之〈主要用你〉,憶述他年少時不喜歡返崇拜,因為崇拜以英語進行,大多聽不明白,出席主要動機是想學英文多於聽道。然而,當時他的牧者饒培德牧師的一席話,他卻清楚記著,「如果今日神要做一件大事,難道祂會叫我這個老骨頭去做嗎?」楊醫明白他意思是要興起當中的青年人,而當時「教會確有瞧不起年青人,嫌他們不夠經驗和老練。」到了今天,楊醫牧師想提醒教會,要培育年輕人,牧養他們,承傳使命。(155 - 163頁)
我於2002年進入中神修讀基督教研究文憑,之後於2012年再修讀研究碩士,與老師第一次遇上是新生迎新日,在禮堂外空地有茶點時間,我們沒有交談,你卻帶著點靦腆與温柔的笑容向我點頭,歷歷在目。老師當時給我的感覺是一位既有內涵又帶點威嚴的老師。後來,聽你講課,你從不滔滔不絕,耐心講解,聆聽學生們的每一個提問,每每以聖言及精闢語句回應,讓人能在腦海裡迴盪沉思,有如茶香留於齒頰,良久不散。
此刻,我想起你在課堂、「安息在周一」及飯堂裡的身影與神態,也想起你出席同學的婚禮時,同學們均會輕聲說:「楊醫啊!」可見你廣受學生們的愛戴!有幸,我畢業禮當天,在你被同學們排隊集郵之際,我幾乎要放棄的時候,你向我展露微笑示意,我們終可有一美麗唯一的合照,謝謝你。
感恩華人教會有如此良師善牧,言教與身教;縱使我與你個別傾談甚少,然而你生命的感染力,配以你教導的聖言,散發出來的魅力,基督馨香之氣,牧養我們。
結語
謹以此文悼念楊醫老師,礙於自己對他的認識不深與有限,相信還有很多關於他的生命見證與教導值得分享與存記,為我們留下暨豐富又美好的屬靈筵席。
感謝天父,透過楊醫老師在過去的四十年來培育數代華人教牧,如他所願,以生命回應神的呼喚。
學生國全就此閣筆,永遠懷念!
![endif]--![endif]--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副總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