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週評論:複雜形勢下敏捷應變

  香港教會面對第三波疫情,加上國安法下的移民潮及前景暗淡,不少堂會正思考怎樣應對,尋索變陣的空間。可是,人心思變,很多人過去已用腳投票表達了,問題是我們認為教會的發展已到了「窮」處的景況,還可以小變則通嗎?

  古語有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意思是指當事物發展到極點、窮盡的時候,就必須求變化,變化之後便能夠通達,適合需要。當然,有時我們雖未至於窮途末路,卻仍盼望柳暗花明。

  執筆之際,政府實施一周全日禁止食肆堂食,不少市民及在職人士只能外賣卻沒有地方用膳,有人在路邊木椅上進食,也有人大熱天時下大雨在公園隨行隨食,眾生相令人難堪心酸。面對如此處境,有些堂會能快速應變,開放堂會作臨時「食堂」之用,盡量做足安全措施及指示,提供防疫物品等,實踐接待鄰舍,這是美事。

  想起《蛻變教會》所講的「變」,形容教會不斷蛻變是一種常態,卻不是漫無目的,而是放下操控,具有使命與異象前進。然而,我們還是可以拒絕改變?「改變來到與否,我們無法控制,但我們可以選擇歡迎還是抗拒改變。我們可以選擇改變,在所處的世界拓展神的國;也可以選擇退隠到熟識安舒的小眾文化中,自絶於世界。」(13頁)

  無疑,目前的世界很多的不定確,充滿複雜的變數,有時我們難以辨別真假,甚至是優次。誠然,教會是使命群體,形態是聚合與分散,不是建築物。身處遽變的時代,教牧領䄂怎樣調適牧養之道,在複雜中敏捷應變,靈巧像蛇,是當務之急。

新常態中調適轉變

  有一位教牧與筆者分享,「經歷一年的社會運動,五個多月的疫情,人心惶惶,來年經濟衰退下的失業潮,加埋國安法,啲人有錢都唔敢用,再唔變,教會真係死得。」他的關注似乎是擔憂經濟與牧養,其實是教會的求變決心。當然,堂會在疫情下的營運,眼前面對是實際的經濟壓力及怎樣牧養,然而長遠的更新發展又不是逼在眉睫!?

  疫情下堂會的奉獻安排及影響不一,有些主要選用一般銀行過戶形式,也有些則全面轉為網上進行。我們需要給予信徒時間,讓他們在奉獻的事奉上學習與轉型。聽到不少堂會的奉獻情況,大概收回六至七成,有些教牧開始折薪,亦有教牧知道堂會的奉獻不足之後,主動提出減薪方案,執事領袖卻不批准,認為教會仍能應付,教導各人盡力奉獻。一間中大型堂會透露,疫情至今,奉獻沒有下跌,堂會青年人佔大多數,網上奉獻對他們不難。原來,堂會疫情之前已設有PPS方式,之後還增設轉數快,於是順勢將奉獻全面網絡化。

  這陣子,確實有些教會因應疫情成為常態及未來的政局震盪,加速變陣,例如將崇拜分區及小組化,試驗微型教會的運作。一間小組化的教會,已計劃將現有堂會的單位轉租細一半的地方,減少租金壓力。這位教牧還侃侃而談,「我地計過度過,地方少左一半都夠坐,但要將地方變得多元功能,在設計上花點心思,如hea區及親子活動等,而教牧同工就吾一定要在office才work,行政區則要有地方辦工較好。而若需特別聚會則安排一半係大堂,一半係小組房同副堂。聯合崇拜我哋一年一次,都係租外面的地方。同工每人有一部notebook就得,而小組就鼓勵係屋企或會租一次性party room或其他場地。」筆者十分欣賞這位牧者的敏捷反應,敢於與領袖層共謀對策,擔起領導,付諸實行。當然,其他以傳統團契及大組運作的堂會,在策動聚會的新方式及改動上,便要拆牆鬆綁,也不容易。

在遽變裡敏捷應變

  在遽變的時代,我們承認在不確定中,有恐慌與混亂,不知怎樣才行。教牧領䄂可以運用「敏捷」(agility)的策略,作出適切的對應,冒險與試驗。「敏捷」是一種特質與能力,是指「領導者評估當下情況,即時調配人力、運用資源、掌握時機,達成目標;也就是有效地運用風險智慧、決斷力、靈活執行力。」(《敏捷》)

  誠然,我們看到現時不少堂會所作的正是「敏捷」的對立面,就是「不作為」,因著過去的衝突撕裂,挫敗而來的恐懼,集體以較負面的觀點看待改變,害怕高風險的行動。這種「不作為」只是為了少修少補?未到時候?抑或實情是不想付出代價?

  要達至敏捷應變,有效偵測和評估,訂立明確的目標,決斷力和求勝意志等,是關鍵所在。「敏捷」是近年管理學上探討的應變能力,是危機領導不可或缺的變革思維,值得我們有更多認識,從而强化領導力。

在複雜處探詢求變

  筆者觀察很多堂會的小組及團契陷於停滯,有式微的情況,流失及老化不只是青黃不接,而是窒礙堂會的健全發展。於2017至2019年,共有四十二間堂會參與「教新」的自然教會發展(Natural Church Development)測試,超過五成堂會(56%)的弱項之一,就是「整全成長的小組/團契」(holistic small groups)。

  迎向未來數年,教會的小組/團契事工極待更新,甚至要有更大幅度的整合,作出新的嘗試。反之,處於被動的堂會,若不及早策動改變,在大形勢的衝擊下,便會加速衰落,自然被淘汰。

  華人教會處處是家長式的領導,堂會中人很怕做錯事,常有「不許出錯」的文化,大大減弱應對不確定與複雜處境的能力。《複雜應變力》中討論針對這種管理思維的陷阱,提醒我們要容許在實踐中出錯誤,從試驗中不斷修訂,逐步找出方案。「面對複雜的情境或問題時,傳統的分析法並不能幫助我們決策,試驗法才是應當採取的方法。管理者可以施加一定的刺激,去激發更豐富的行為,這就屬於試驗法。接下來可以評估這種行為,如果符合預期就可以强化,反之則可以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香港教牧領袖要擺脫「怕錯」的魔咒,全力支持較年青的領袖承擔與嘗試,要做到信任到底,才能跨代服侍。

結語

  面對未來,危機處處,「不變應萬變」的思維已不合時宜。若要等到有「萬無一失」的方案才起步,則恐怕惟時已晚。祈求上主賜下智慧與勇氣,幫助祂的百姓子民,在看似破局的暗黑前景中,心意更新而變化,憑祢意行。

![endif]--![endif]--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副總幹事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