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週評論:從「2019香港教會普查」看植堂

  「2019香港教會普查」(簡稱「普查」)顯示香港華語堂會的增長持續放緩。堂會數目由2014年的1,287間增加至1,305間,平均每年增長率(註1)為0.3%,低於上屆的0.6%。(圖1)

圖1:全港華語數目及按年平均增長率,1989-2019

  根據統計署《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2019年版)》的資料,可以計算各分區堂會數目與人口之間的比例,這比例反映該區平均每堂會需服侍的人口數目,用以判斷該區堂會的增長速度能否回應人口的增長。

  而從圖2可見,全港逾半地區的紅線高於藍線,代表這些地區2019年的平均每堂會需服侍人口數目較2014年有所提昇。其中,值得留意的是西貢區和離島區。由於近年將軍澳新來鎮和東涌新市鎮的發展,使這兩個地區的人口在過去十年急速發展,2019年平均每間西貢區堂會需服侍9,140人,而離島區的相關數字則為8,995人,在十八分區中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三。

圖2:各區平均每堂會需服侍的人口數目,2014-2019

圖3:近五年開始有崇拜聚會的堂會比率、過去曾經植堂/擴堂的堂會比率、未來計劃植堂/擴堂的堂會比率,1999-2019

  相反,從圖3可見,不論是觀察近五年開始有崇拜聚會的堂會比率(藍線),還是在這段期間曾經植出堂會/堂點的堂會比率(橙線),都呈現一個按屆下降的趨勢。透過擴堂來應對人口增長需要的堂會也只有11.3%。同時,放眼於未來,有計劃植堂(綠線)或擴堂(紅線)的堂會比率也是愈來愈少。

圖 4:堂會的開始崇拜聚會年數與成立源起,2019

  觀察堂會的開始崇拜聚會年數及其成立源起 (圖4),近二十五年植堂發展趨勢已明顯由宗派主導轉變為堂會主導。故此,堂會的植堂意向下降必定對整體堂會數目的發展有所影響。

  同時,2011年的「09普查」跟進專題研究 (註2)指出,增長堂會較多為年輕有活力的教會,其成立年數較多在14年或以下。故此香港教會整體若要保持長期穩健的增長,持續發展新植堂會是必須的。

  而2016年的牧職流動現象研究 (註3)也指出,未來五年有計劃植堂的堂會,較沒有此計劃的堂會,其教牧同工離職率和轉職率都較低。有再生能力與發展意向的堂會,因著有明確的事工異象,教牧更能合一與委身,衝突相應減少,流動較少。

  總的來說,植堂並非一個過時的課題。地區上存在明確的需要,也可帶來堂會自身的增長與教牧同工的穩定。盼望這些數據有助於正視現象,帶動改變。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研究員

 

(註1)

(註2)

  胡志偉、李詠妍,《回歸十年‧使命再思——香港教會研究2009》(香港:香港教會更新運動,2011),頁92。

(註3)

  胡志偉、劉梓濠,《「2014香港教會普查」牧職流動現象研究報告》(香港:香港教會更新運動,2016),頁12-13。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