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週評論:悼念永不放棄年輕世代的牧者 - 陳喜謙牧師

  「願後來者證我忠誠,火熱心懷燃亮征途,信仰足跡導引方向,生命典範煉塑精忠。」

  這些來自《證我忠誠》(Find Us Faithful) 的歌聲盪漾於宴會席間,筆者身為晚輩,有幸出席2014年5月2日「謙叔」(陳喜謙牧師)的80歲壽宴。

(1960年陳喜謙於香港浸信會神學院畢業)

  轉眼間,「謙叔」於2019年10月4日安息主懷,享年85歲。筆者最後親見長輩,是去年12月8日與一群長輩盧家馼牧師、余慧根牧師師母、劉少康牧師等前往「謙叔」府上探望,並與他與師母一起午膳。「謙叔」自數次中風後,影響身體,講說話已甚為困難。

個人有限交往

  回想「謙叔」一生,作為華人教會的屬靈長輩,昔日於各樣條件缺乏與限制下,卻攔阻不了一顆簡單純真愛主心志,不畏艱辛,忠於職事,向青少年傳揚福音,並與青少年同行,燃點教會復興運動,帶動了影響數代教會的學生福音運動。今日華人教會(香港與美加)能享有美好的收成,皆來自「謙叔」一生的堅持,「人比方法重要」(1974年FES年報),從不放棄年輕人,信任他們,愛護他們,並給予他們成長及事奉的空間。

  當我進入「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簡稱「教新」) 服事,與「根叔」(余慧根牧師) 共事,從他身上有不少待人處事的學習;他與我每日辦公室內有共飲咖啡時段,聊談教會事奉點滴,常提及「謙叔」怎樣帶領昔日「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簡稱FES) 同工逸事見聞,景仰這位作為我師傅的師傅。及後,「謙叔」從加拿大退休回港定居,也積極參與「教新」事工,我才近距離與他接觸相處,體會這位忠僕的風範。通常一年當中有數次,「謙叔」特意走到我的辦公室,與我分享交通,其實是鼓勵我這位後輩。如用今日流行術語,「謙叔」乃是自然而然進行mentoring培育我。

  筆者有幸於「謙叔」中風前,在他到訪「教新」辦公室時,彼此交談中對那些年日浸信會少年團聯會的復興工作略知一二。及後,筆者有份參與《在這些年間 - 神復興的作為與學生福音運動》一書的出版;由2014年起「謙叔」口述、再由「謙嬸」筆錄,經過數番審稿與校對,終於2015年5月出版。「謙叔」委託「教新」出版,而非FES,乃是老人家認定學生福音運動與教會更新不可分割。

愛護年輕世代

  50年代香港浸信會少年團聯會的故事,與當前「反修例運動」,何其相似;兩者皆是有權者處理不善,沒有虛心聆聽青少年心聲,兼容差異,卻是以強權打壓,有理想抱負的便被放棄,被趕逐。

  無論是哪個年代,倘若教會領導層實行強勢領導,不容異議,要求一統,不放下身段遷就青年信徒,造成後果是一代人或數代人出走堂會。能兼容年輕世代的教會,無論是50年代或現今,始終能為教會的前景帶來盼望。

  「謙叔」的言教身教,肯定是堂會有愛護青年的牧者與成年信徒,能以愛心承載青少年的不成熟表現,於是年輕世代在寬容氛圍,可容許犯錯而更新成長。

教會更新原則

  現今香港教會的茁壯成長,回顧歷史,有相當大程度源自那些年間夏令會與學生福音運動的復興浪潮。

  「謙叔」於《在這些年間 - 神復興的作為與學生福音運動》談及「1971年底至1972年初FES的董事會和執委會有關架構重組及行政人事的議決」(285頁),隨著機構的成長,就帶來管理的衝突。

  「就是什麼是『成功』的事奉,什麼是『有果效』的工作,什麼是衡量同工表現的準繩。容許我自我中心一點,以自己為例,至今我仍清楚記得那時我事奉主的熱誠,在FES的歲月中從來不敢違背在神學畢業禮中向主許下願意為祂燒盡的承諾。不過有很多事情實在不容易為人知為人明白的,就如鑄造生命的工程,既是十分消耗時間和精力,卻良久不見果效的,是不可以數字或所謂效率去量化的。」(286頁)

  「謙叔」並非否定行政管理,他曾領導FES、世界華福中心、北約華人浸信會及香港(西區)潮語浸信會等,但他深知「在我的經驗中,既靈性深邃又行政了得的傳道人確是不多。如果教會或機構能夠得到兩者兼備的領導人,真是萬分感恩的事。不然的話,選擇應是絕對毫不猶疑的,和絕對沒有妥協餘地的。」(287頁)

  在「謙叔」最後的FES工作報告(1974年12月),語重心長提醒:「事實和數字固然有提出來報告的必要,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在這些背後的原則和經訓。在這功利主義的世代,甚至基督教的團體,亦往往會只問數字,收獲和成功,而不理會其背後的原則和獲致的手法。」

  45年後今日,大部分堂會、機構、神學院與差會等已被擄於「過度管理」了,保險與守法的思維已超越聖經教導,成為事工的指導原則。按照此種管理思維,教會於非常時期根本不能聚會,不能向外人傳福音,更不能於創啓地區作宣教事工了 !

  「謙叔」重視國度事奉,原則甚強,甚至為著真理而不徇人面,因而得罪別人。當「謙叔」接手作世界華福中心第二任總幹事,面對機構人才與錢財兩空,其艱苦程度可想而知。原來首任總幹事退位之後,在美國另起爐灶,事工也與世界華福中心類似。「謙叔」只是私底下與我談論這些往事,非說別人是非,乃是教導後輩要有更大胸襟,不要為著個人雄心而要自建王國。適時退場,提拔後輩,確信「人比方法重要」。

  三一神於歷史軌跡的復興作為,就是在意想不到的時勢,興起青年人,成為上主恩典的渠道,促成了教會的更新。

結語

  《證我忠誠》正是「謙叔」的生命寫照:「細數生命如同雲彩,召我力奔前路不單為得獎,更為踏著前人足跡,為後繼留下榜樣,藉敬虔承傳忠誠碩果。」

  謹以此文表達個人對「謙叔」的悼念 !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