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早前撰寫〈辨識「成功神學」(2018增訂)〉一文後,有王生堅牧師回應〈駁斥胡志偉的邏輯謬論和誤導性的標籤文化〉。這個年代,有讀者肯花時間與作者理性交流,而非各自表述,實在難得 !
「成功神學」標籤
首先,有關「成功神學」(prosperity gospel),中文語境確與英語的「豐盛福音」有些差異。無論是「成功神學」或「豐盛福音」標籤,一向以來的討論重點不是否定「成功」與「豐盛」(兩者同樣有經文支持),乃是與之關聯的信仰偏差。
王凡於2011年寫了〈豐盛神學啟示錄〉 (刊登於《校園雜誌》2010年3/4月號),他這樣剖析 :「贊同豐盛神學的人,可以從聖經中找出幾百條上帝賜人豐盛的經文,反對者一樣找得出幾百條經文來反詰。經過幾十年的口角與筆墨官司,正反雙方迄今依然壁壘分明,勝負難分,依然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這是五旬節/靈恩運動發展過程中製造出來的神學困局。在上帝與瑪門之間,難道不可以選擇兩者都要 ?
聖經裡每一句話都能發人深省、予人啟示、激勵人心、賜人力量,如果因為聖經的教導而獲得心靈的富足,或者激發出進取心,因而獲致學業、事業的成功,將此視為神的豐盛祝福,大概無人會反對。當今這個教義遭致最嚴厲的責難之一,是它無法畫出一道與貪婪相隔,不可跨越的紅線,這也是靈恩運動的一道難題。」
筆者理解「成功神學」標籤不限於五旬宗與靈恩派,福音派與基要派,大多數華人教會領袖,無論是本港、台灣、新加坡或馬來西亞等,不自覺地嚮往與追求堂會要成功,筆者稱之為「好大喜功」文化,也曾撰文批判。
「成功神學」偏差
筆者嘗試以下表分別「成功神學」與「正統信仰」之間差異。這表確實有簡化的不足,但筆者不想長篇大論地討論,只好把當中較為鮮明的差異說明。
思考邏輯謬誤
王生堅牧師〈駁斥胡志偉的邏輯謬論和誤導性的標籤文化〉一文,批評筆者否定「成功神學」,就是「鼓勵宣傳失敗」。這立論正如王牧師指斥筆者犯上邏輯謬誤一樣,筆者重申反對「成功神學」不等同反對成功,也不會自動誤導人等同鼓勵失敗。「成功神學」與「鼓勵失敗」沒有必然的因果邏輯關係,凡不贊同「成功神學」者,就成為擁抱「失敗神學」的同路人了。
另一邏輯謬誤是筆者評論「成功神學」支持者「把信心等同技能」,王牧就理解為「把沒有信心當作正常」,這肯定不是筆者的原意。王牧對本港教牧與信徒只講信心,卻不去操練與實踐,筆者絕對認同。我談論「成功神學」把信心扭曲了,王牧談論是本港教牧與信徒缺乏信心操練與實踐,這兩樣與「信心」有關課題同樣不存在邏輯的必然關係。我說我的,王牧說的是另一樣事;至於港人居住與信心之間關係,筆者期待王牧有鴻文發表,以開眼界。
王牧常反映「非此即彼」(either-or) 的「二元思考」(binary thinking),筆者持守是「光譜思考」(橫向思考,spectrum thinking) (見下圖)。
聖經講論貧富現象,不是一面倒「二元思考」,乃是多過兩個以上的選項 : 「求你使虛假和謊言遠離我,使我不貧窮也不富足,賜給我需用的飲食。免得我飽足了,就不認你,說:『耶和華是誰呢』? 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以致褻瀆我神的名。」(箴卅8-9)
同一現象必共存兩極,教牧不能把任何一極絕對化,如聖經肯定信徒一於要成功,或無限擁抱失敗。正確的信仰理解,真理時常呈現於光譜之間不同位置,有不同層次。對自卑的人,信耶穌之後經歷「拯救與提升」(從貧困處境,因信仰帶來改變,勤奮工作與節儉,從而成功致富),這是正常與值得肯定的。當這位信徒靈命成熟後,他可能經歷苦難,失掉財富與健康,人看之為「失敗」,但神卻視之為「成功」,因這位信徒始終信靠神。世人理解的成敗,這是「成功神學」通常採納的,有時與神看人的成敗得失有所不同。
「不肯認錯與問責」也非「成功神學」專有,福音派與任何教牧與信徒也會犯上。筆者文章針對非五旬宗與靈恩派,同樣以海波斯這位著名福音派教牧為鑑戒。我也是追求成功的復原者,任何全職事奉的最大試探之一,肯定是成功。筆者肯定想個人事奉成功、堂會與機構成功、樣樣成功;然後把這套「成功之道」四處宣揚,叫人學效。我也感染「成功神學」病毒,撰文只為再三提醒自己與同道,不要不自覺而中毒身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