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事訓練以VUCA (Volatile急變、Uncertain不確定、Complex複雜、Ambiguous模糊)客觀描述我們現今場景。未來變化是我們難以預測的,我們不會有任何既定方法與答案來應對,一旦採取了錯誤方法帶來後果可能比不去處理還要惡劣。
面對未知的前路,無論政治領袖或教會領袖,需要不斷「去知」(unlearn)與「再知」(re-learn),存著開放心靈,才能適切應對挑戰,扭轉形勢,建構空間,發揮影響。
坊間就未來世界需要的技能,已作了不少研究與討論。「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於2016年3月發表《教育的新願景》( New Vision for Education ) 提出未來世代的領袖需要具備16項技能,其中4項技能 : 思辨能力與解決問題 (Critical Thinking & Problem-solving)、創意 (Creativity)、溝通 (Communication)與協作力 (Collaboration),正是作領袖不可少的能力。這四方面技能,同樣是教牧與長執好好學習與掌握。
思辨能力
坊間就Critical Thinking的中譯有不少討論,無論是批判性思維或思辨能力,重要是個人能獨立思考,發現新知,詮釋資訊,理性分析,解決問題。「一個具有批判性思考的人,習慣性地喜歡發問和探索、對事物有全面的認知、仰賴於理性的分析、持開放的態度、懂得靈活變通、作出公正的評價、坦然面對自己的主觀偏見、審慎的作出判斷、並願意從新考慮已作出的判斷、對事物有清晰的瞭解、能有條理、有先後次序地處理複雜的事物、勤懇地做足夠的資料搜集、理性地選擇判別標準、聚焦於發問與探索,而且堅持追求在情況及環境許可下最精細、最準確的結論。」(Dr. Peter A. Facione,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A Report for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1990)
也有學者稱之為「計算式思考能力」(Computational thinking),「將龐大的數據轉換成抽象概念、了解數據背後成因的能力」。在資訊科技年代,認知資訊已經不是問題;任何信徒只要肯找,網絡上有關聖經、神學、倫理與各類知識多到不可勝數。過往只有神職人員獨佔專門知識,如今人人可以尋見。對牧者的合理期望,不是他/她讀了多少個學位,看了多少本書;乃是新生事物出現,如兩傘運動等,牧者能從不同甚至相反的資訊中,找出想要解決的問題的方向。
進場行動、離場反思
領袖要有的思辨能力,意味著他/她不要期待有來自宗派或KOL「一言九鼎」的判決,相反領袖要獨自思考與應對面前的問題。不再有權威可依從,舊有經驗與方法不再奏效,領袖就要摸索與探測有否其它更好的解決方案。筆者常見領袖的懶惰,就在於思辨;沒有好好理解問題所在,便沿用固有方式處理。未來領袖承認很多事物與問題不一定有答案,黑白分明,他/她有時只能在兩害中取其輕,邊做邊學,邁向成熟。
每位教會領袖學做「反思的實踐者」(reflective practitioner),不是忙於處理問題或修補困局,乃時常對現今所作之事工,既進場行動,又離場思考。「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 啟導者熊恩 (Donald Schon,1930-1997) ,建議領袖不要忙於開會與聚會,更要刻意停下來,思考 :「所為何事 ?」「為何要做 ?」「怎做得好 ?」
聖伯納德 (Bernard of Clairvaux,或譯聖伯爾拿) 於《勸思考書》(On Consideration),提醒教皇 :「我勸你不要全部或全時屈服於辦事,但要分出你的心和時間的一部分來靜加思考」(15頁,收錄於《中世紀靈修文學選集》) 。聖伯納德更指出 :「敬虔乃留下時間來思考。」良好的思辨能力也是靈性操練,乃是「用盡心思來愛上帝」(loving God with all my mind)。
華人教會領袖多強於「線性思維」(Linear thinking),從一定的軌跡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弱於「橫向思維」(Lateral thinking),未能隨時轉換觀點,從前後、左右、上下、正反等多方面思考問題。前南加州大學校長史帝芬山普(Steven B. Sample) 寫了《領導人的逆思考》 (The Contrarian's Guide to Leadership) 指出領袖有時要敢於提出反傳統的觀點,不盲從於大眾。領袖要有開放心胸,多方聆聽,不要過早抱持定見,「橫向思維」正是領袖要培養的技能。
領袖要學習擺脫「二選一」的陷阱,一定非A即B、非黑即白,如我們討論牧養,是否採用「分齡牧養」就要否定「跨齡牧養」? 教會不贊成同性戀,是否等同反對同性戀者享有正常的公民權利 ? 在後現代世界中,「非此即彼」(either-or)不一定適用;有些事情容許「兩者兼得」(both-and)。堂會舉辦「訪宣」活動,也可邀請未信者參與,實踐「關係式佈道」。又或堂會舉辦婚姻或教養子女講座,可適合基督徒夫婦,也可歡迎未信人士赴會。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