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本港教會亂象之一,就是不少教牧與信徒對所信之「道」失掉信心,改為追逐承載「道」之「器」具。筆者從不反對採用適當的「器」來承載永恆之「道」,「道」與「器」互相配合,兩者共用,不用排斥。在現今技術主導的社會,人容易逐「器」棄「道」,筆者嘗試就當下「電競牧養」作為「器」的誤用,與同工同道一起反省及交流。
有機構主辦電競大賽,並提出「電競牧養」,筆者自問也算開明,從不否定「打機」這玩意,但「電競」本身只是遊戲或比賽,有其特定的內容與文化。筆者作為青少年事工培訓導師,過去十屆每次邀請鍾樹森牧師分享,必有不同遊戲類別示範。遊戲只是方式其一,有其好處,也有其限制。正如資深青少年工作者蔡元雲常說:「如果要玩,肯定在外面一定好玩過在教會。」
針對青少年,堂會周會間中有遊戲玩樂時段,筆者不會反對,但如今號召教會組隊一起打《英雄聯盟》,並宣稱為「電競牧養」肯定是矯枉過正。現今不是青少年沒有打機的空間,為何要巧立名目,要為「電競」添加宗教色彩。
有教牧與信徒「打機」,筆者從不予以負面批評;然而有人認為「教會的福音工作需要用創新的手法進入青少年當中,以免失去這一代的信徒。」(見《時代論壇》第1578期〈打機傳福音、得人在網絡〉報道),則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筆者也見識過兒子昔日在家中打online game時的情景,一方面與隊友保持對話,另一方面雙手不停操作。「打機」不可少是有一台質素夠好的電腦、27吋顯示屏幕及有關配件。對打機者而言,無論是信徒或非信徒,最重要是能夠過關斬將,順利升級。遊戲內容主導了一切,對著迷打機者於緊張時制,根本任何人叫他/她也不會理睬,除了一起作戰的隊友。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透克(Sherry Turkle),用了兩個字描述這現象 : 「孤身」(alone) 而「在一起」(together)。Alone Together: Why We Expect More from Technology and Less from Each Other,這本書正指出資訊科技只會帶來偽造的親密,而非真實的關係。一齊打怪獸或大佬的戰友,於現實中你有事時不一定會幫忙。這只是一場電競遊戲 !
倘若主辦者開宗名義搞基督徒電競比賽,而不談所謂「電競牧養」或「電競佈道」,筆者也可以接受。「電競」作為載體,只是「器」具,怎能承載真實的牧養 ?
筆者對各樣新興文化,從不採取拒絕,我會用Powerpoint 講道或訓練,會用Google搜集資訊,會用Facebook與WhatsApp與人溝通,會上網訂購產品。基督徒對「器」具及科技文化,不是非友即敵的二分,乃是不斷批判與耕耘。
有些同工對新穎事工甚為急功近利,只求用「器」的即食心態,卻忽略了「深耕才生根」的道理。團契小組周會可否唱卡拉ok,當然可以;但喜歡唱的還是到外面那些有齊設施與配套的卡拉ok店。真要打機,不如參加《英雄聯盟》世界大賽,何必一定要在教會搞 ?
麥克魯漢的名言 :「媒體即訊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至今仍有效。「器」用的場景與文化是重要,年輕人不會因為教會有機打而返教會,對教會的合理期望是能解決靈性的渴求。教會成為教會,不是拒絕新生事物,乃是用合宜之「器」來承載「道」,不讓「器」文化主導教會事工。
我們要悔改是失掉信息與行動,才失去了下一代;求主幫助教會領袖對「道」回復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