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週評論:當性議題取代了福音信仰

  前一陣子,著名作者兼牧者畢德生(Eugene Peterson),因新書出版而接受媒體訪問,對談中「失言」而引發一場始料未及的風波。畢德生隨即收回言論,為風波減壓;當然,他這樣看似前後不一致,對兩個對立的陣營來看,有點兩面不是人的感覺。

  畢德生「失言」事件,讓我們理解任何人,哪怕是享負盛名的畢德生,被尊稱為「牧師的牧師」也會犯錯與失言。路德對猶太人的言論,有失言冒犯。衛斯理早期有支持英國管治美國殖民地言論,反對美國獨立。無論是英美或本土,只要記性良好,不難發現大多所謂「名牧」、「名講員」等皆曾失言。筆者也同樣會失言。

  既然「失言」時會發生,無論講者講錯了,或所講言論引起極大反彈,我們本著信仰的合宜態度,是就對方言論表達我們的不同意,以情以理來交流意見。可惜的是畢德生「失言」事件,反映美國部分福音派的不濟,就是立即與你割席絕交、要把你所有書本下架,全面封殺你,把你當作敵人一般看待。顧希(David Gushee) 撰文 When the evangelical establishment comes after you,無論畢德生之前對福音信仰有多大貢獻,一旦你不跟著福音派別的立場,你立即會被妖魔化為背叛同路人的大敵人。

  有些教牧與信徒根本不了解畢德生背後的牧養信念,只簡化地認知他支持或不支持同性婚姻的立場。筆者曾於不同場合分享,就「同性戀」議題,牧養的思考與社會政策的思考,兩者並不一樣。一位反對離婚的教牧,有些時候要牧養一些來到堂會的婚姻離異人士或信徒。反對同居的牧者,同樣也不會為到剛返教會的尋道男女,要立即紀律處分。

  畢德生一身為美國長老會(PCUSA)牧師,這個「主流宗派」(Mainline Denomination) 於2014年議會通過贊成同性婚姻。對這位退休牧師來說,他可能不認同最高領導層的决策,但他的教會觀與牧養學,使他忠於所屬的大公教會傳統與宗派。畢德生於2014年Western Seminary聚會分享,他感到惋惜是有些年輕牧者因不認同宗派就同性婚姻決議而離開了美國長老會。正如昔日司徒德與鍾馬田兩位英國福音信仰領袖,鍾馬田主張那些福音信仰教牧要離開聖公會,因為自由神學已主宰了聖公會,司徒德則勸阻教牧,要他們留於聖公會內事奉。同樣,巴刻主張福音信仰教牧要離開加拿大聖公會,因為當地聖公會贊成同性婚姻;賴特(N.T. Wright)則持相反意見,反對聖公宗因性議題不同意見而失掉一體性。

  當性議題取代了福音信仰,可怕之處猶如聖經無謬誤、墮胎等爭議,你不支持聖經無謬誤就被打壓為新派、不信派、自由神學等,同樣你不反對墮胎,你的信仰就有問題,你就等同不尊重生命,你是屠殺生命的共犯。

  筆者於2013年2月22日撰文〈再思基要主義〉 指出 :「基要派尊重聖經的權威是值得我們欣賞與肯定的,但其強烈的圍牆心態,並拒絕異見,甚至不斷在內部就『次要事情』提升為『正邪或真偽』之爭,就使有識之士與此保持距離,並逐漸疏遠。一般說來,「基要主義」在外人語境,成為負面標籤,等同為狂熱與好戰,堅守教條與文化,自視為正確與排它性極強。」北美與本地大多堂會,同樣有強烈的「基要心態」,就是把「次要」性議題當作信仰,以此來判斷對方信仰。

  即或畢德生不收回言論,他忠於所屬信仰群體的立場,他贊成一男一女的家庭,(假設性)又不會拒絕為同性信徒主禮婚姻,這方面我會尊重他的取態,而我不會這樣做,這不會影響我視他為可敬重的牧者。我們不要把任何名牧偶像化,他怎樣表態就自動成為我的取向。不成熟的教牧與信徒,就是缺乏獨立思考,凡事要看領導人或名牧的立場,於是一回盲目追捧,一回又盲目追擊。

  真正福音信仰是以個人與基督的救恩關係來理解,並非以性議題來界定。著名神學工作者麥格夫 (Alister McGrath) 歸納「福音信仰」以六項信念作為中心 : 聖經的權威、耶穌基督的榮美、聖靈的主權、個人重生的必要、傳福音的首要與信仰群體的重要。「福音派」有異於「基要派」,在於前者對異見者存開放與容納,相反基要主義者則心胸狹隘、思想封閉、執著於次要事情、為支持的單一議題狂熱等。可惜是筆者所見,名為「福音派」而實質為「基要派」的居大多數,於是性議題就成為「獵巫」遊戲,誰人不按原有立場表態,誰人就會被圍攻、被封殺、被標籤為敵人。

  當這些事件一再發生,明眼人看在心裡,那些領袖的偽善、法利賽式心態,只會把更多人趕往另一陣營,難怪年輕一代對那些建制堂會與領袖不滿,因為他/她們所展示的是道德教條的福音,而非真正福音的寬宏大量 !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