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本週評論:世代之間寬宏大量

  當筆者身為「第二代香港人」(出生於1946-1965年期間),勸勉同代領袖與信徒要對「第五代香港人」(或新世代,出生於1981-2000年期間) 有更多體諒與包容,筆者無意過度醜化某一世代而美化另一世代。筆者於〈明白「新世代」對教會的不滿〉表明「世代論」只作為理解世代差異的框架,並非絕對真理。

  筆者反對以「世代矛盾」論述來觀照現今本港教會生態,「第二代教會人」(年齡與第二代香港人一致) 必然維穩與保守,而「新世代教會人」(年齡與第五代香港人一致) 因「上位塞車」就要造反奪權,痴心妄想黃之鋒、林淳軒等一旦成為教會領袖,教會就能取信於新世代,堂會就不會出現領袖斷層危機 !

  當「第二代香港人」成為本地堂會的主流,我們要辨識過往至今所接受的,甚至賴以成功的「事工價值」如領人歸主、佈道植堂、得地擴堂等發展,對「新世代」或另一世代可能失掉意義。這不是真理對錯,如同「第二代香港人」於其成長歲月較為緊張「經濟繁榮」與「安居樂業」,而「後物質主義」的「新世代」卻更多關注文化、公義、平等與自由創作等價值。「新世代」要謙遜向上一代人有所學習,同樣「第二代教會人」要更開放,聆聽其他世代的不同意見;不同世代之間,一起學習「寬宏大量」。

心胸寬大

  北宋時期,因舊勢力反對變法而失敗的王安石,曾寄詩明志:「風吹屋簷瓦,瓦墜破我頭,我不恨此瓦,此瓦不自由。」王安石理解打中他的頭不是瓦的問題,乃是風的緣故,所以他不怨恨朝廷反對改革的傳統勢力。無論是在位的第幾代教會中人,是建制派或是改革派,皆要學習欣賞及尊重不同世代。我們共同敵人,不是與我世代不同的某位在位或下台領袖,乃是潛伏於人性內裡的邪惡。

  當某些教會領袖存著擴展個人王國心態,傳揚福音,保羅卻要為著福音而承受牢獄困境,他仍不介懷分享:「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為此,我就歡喜,並且還要歡喜」(腓一18),正是此種胸襟,不同世代教牧與信徒一起效法學習。

寬待他者

  一般堂會從來不是只有一代信徒,乃共存不同世代。教會領袖不是以「階級鬥爭」或「世代之爭」,狹隘地看待堂會會眾的多樣性。近年來,歐美與本地堂會開始重視「跨代牧養」,原來不同世代可以互補,成年信徒的人生閱歷可成為大專生的幫助;堂會過度把牧養事工「分齡化」,有時只會適得其反,使代際之間缺乏溝通與信任。

  被譽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林肯,他一生最受人推崇的美德之一就是寬待別人。林肯就任總統之前,時任司法部長的史丹頓 (Edwin M. Stanton),才氣過人,判斷力高強,只不過他的政見與林肯相反,他甚至嘲笑總統為小丑、猩猩、大笨蛋等。林肯沒有因著史丹頓的不敬重而懷恨在心;反讓史丹頓高昇為司法顧問。史丹頓沒有知遇之恩,仍舊繼續批判林肯;當那些辱罵聲音傳到林肯耳中,林肯只淡淡地認同對方對自己的評價。林肯於1865年被暗殺,那時史丹頓卻是第一位去到死者面前流淚緬懷:「躺在這裡的,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管治者。」

  正由於「第二代教會人」權力在握,相反不少「新世代」或邊緣化,或「不情願地離開原有堂會」而為「教難民」(Church Refugees)。筆者為著教會的長遠成長,較為貼近「新世代」來發言,不認為「新世代」於量與質能取代「第二代教會人」,這是不可能的。當有權力的世代,放下成見與包袱,虛心聆聽,寬待他者,就能孕育數代同堂共存的美好空間。

  於一篇訪問,呂大樂這樣分享:「年輕人總是滿有理想衝勁,想改變世界,令世界變得更美好。很多前人用勵志的口吻,苦口婆心地告誡年輕人『我們也年輕過』……不要經常以為自己曾經19歲,因此知道別人19歲遇到什麼事。我知道,所以我不會用同一個要求、同一個方式去要求。」(〈專訪呂大樂:第五代莫望上層退休、本土要逼自己認真一點〉,灼見專訪,2015年12月8日)

  「第二代教會人」要尊重「新世代」理解福音與使命於今世的意義與方向,與過往世代有所不同,對中央政權、對特區施政、對TSA、對社會課題等有截然不同的訴求。當「新世代」認為「第二代教會人」迴避問題,不敢正視,於是以過分或粗俗的言論表達,「第二代教會人」不應本末倒置,執著於小節訓導而避開了問題的核心。「新世代」不奢望「第二代教會人」凡事要有立場,他/她們眼睛卻看得出「第二代教會人」是真心進場參與,還是假惺惺作態 ?

寬免過失

  有「新世代」領袖拜訪一位德高望重的資深領袖,取經「怎樣成為好領袖 ?」對方答案是簡單的 :「良好決策 !」思索一會之後,「新世代」領袖再問 :「我怎樣才能達成良好決策 ?」資深領袖稍作思量,回答 :「經驗 !」「新世代」領袖仍不滿意,繼續追問 :「我這樣才能擁有這般經驗 ?」資深領袖平心靜氣地道出 :「錯誤決策 !」換言之,「第二代教會人」能成為在位領袖,乃經歷過往不少錯失而達致;所謂「資深」教牧只表明「我犯得錯多,不過於人發現前,我已修正了,而我繼續從犯錯中成長,成了現今做多而錯少的教牧」。「無錯領導」根本是不存在,成年人有雅量接受年輕人的冒犯與頂撞。

  「第二代教會人」可能勝於「新世代」,因為我等成長經驗慣於競爭,輸了也輸得起,而「新世代」這方面抗逆力稍為遜色。「第二代教會人」基本是「工作狂」,以成就証明自身價值;「新世代」則重視享受人生,工作為了興趣。

  不同世代各有長短,世代價值差異不是真理對錯,人性的真實是每代人皆會犯錯,皆會埋怨「一代不如一代」。因此,成年世代不要沿用舊有標準來看待「新世代」,同樣「新世代」要學習尊重長輩,要諒解「第二代教會人」的難處,而非用「敵我矛盾」對立的做法。

結語

  要更新教會「老化斷層」危機,在位的「第二代教會人」與不在位的「新世代」,皆要心胸寬大,有容人之量,能愛心寬待不同世代觀點,並能寬免別人過失,才能孕育代代相傳的領袖 !

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