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都市生活帶來不同的壓力,加上近年社會巨變,生活不安中不少人陷入情緒困擾和焦慮,甚至臨近抑鬱的邊緣而不自知。當然,教牧於牧職經歷不同轉變中,肩負牧養與領導等更新而來的需求,在不知不覺間也會情緒波動,事奉中時感耗盡與孤單。可是,不少牧者講求面子或羞怯,不容易向人披露內裡困擾、找到合適的人傾聽與接受指導。久而久之,日趨嚴重;到了出現問題時便坐困愁城,影響事奉與生活等。
根據「2019教會普查」,當時堂會的教牧同工過去三年主要進修的科目,有關輔導方面略減,但仍是最多人進修的一科,佔39%。反映教牧重視以輔導來協助牧養。此外,問到「堂會在牧養信徒上遇見的問題」,在21個選項中,「情緒/精神困擾」有62.6%,排序第6高。可見,牧養有情緒及精神問題的信徒需求很大。然而教牧對自身的情況又有多少重視呢?會否只顧牧人而忽略自牧呢?!這是值得我們關心。
近年,多了團體/機構關注教牧在「身心社靈」的健康,舉辧相關講座或是課程。參與的人士不代表已經有問題出現,而是預防勝於治療,及早意識自己的困擾,求助或是有醫生處方藥物,加上適量運動,有助逐步康復過來。
閱讀徐理强醫生《抑鬱症,你還未懂的10件事》,共十個篇章講述情緒與抑鬱症,包括身體、大腦及信仰的助力和阻力等等。第一章〈情緒不好並非抑鬱〉指出抑鬱症帶來的問題,給我們很好的提醒,「抑鬱症,又稱憂鬱症,是大腦神經功能紊亂而產生的一種疾病。本病主要影響人的情緒、心態、意志和期盼。抑鬱症病人感覺情緒低落、鬱鬱寡歡、缺乏動力、意志消沈;做起事情索然無味、悲觀消極、自我形象低落、毫無自信、不堪重負,甚至有輕生厭世的意念。大多數抑鬱症病人表現失眠,難以入睡,或者深夜兩、三點醒過來就不能再人睡。偶爾也可能整天躺在牀上,缺乏精力,懶得起來活動。多數病人毫無胃口,體重降低。但有些病人相反,情緒化地不停進食。」(頁36)
當然,一個人由情緒困擾到抑鬱,再而確診,相信是需要專業的輔導與治療,也可以參考有關DSM-5抑鬱症的診斷標準等等。坊間不少此類談論情緒低落與抑鬱病的書籍,我們可以閱讀,更需尋求同行朋友的陪伴,並且接受專業輔導,甚至約見精神科醫生。
教牧的精神健康是否與他們的忙碌有關?這是很難說的,然而我們卻需要有休息的安排,好好照顧自己。筆者相信靜修與一些相關培訓/講座及個人輔導等,能夠為我們施以援手,對得起關心我們的人,這是不可忽視,正如重從謙(Ken Shigemasu)指出,「『忙』這個漢字結合心與死的象形文字,由此可見忙碌會扼殺心靈。時間以七天的週期飛逝。我們在創造的故事看見,神的設計是我們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當我們破壞休息的節奏,我們破壞自己,也虧待了我們心愛的人。」(頁47)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過去一直推動教牧靜修營,鼓勵教牧同工適時退省、休息與進入安靜,觸摸自己心靈,來到上主面前,讓聖靈導引。與此同時,我們亦明白教牧的精神健康同樣重要,事實上教牧患上抑鬱病情況越見普遍。故此,我們安排於11月16、23及30日早上十時至十二時半舉辧「教牧精神健康」三講,特邀素有這方面學識與經驗的陸亮博士主領,歡迎有需要教牧到來參與。
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Comments